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破立并举铲除“萝卜招标”
发布日期:2025-09-08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46

      招投标市场改革成效如何,事关市场经济公平与活力,也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影响。深化改革,需要制度创新与数智赋能的双轮驱动、协同推进,需要在强化监管中构建长效治理机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力。

     “萝卜招标”“明招暗定”“低价中标、高价结算”……一段时间以来,招投标市场一些潜规则盛行,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所有制歧视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引发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其中不少还损害了公共利益。

     这些乱象引发了决策部门的关注。202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剑指违法乱象隐形变异、市场交易壁垒难破、交易程序不规范不便利等问题,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年来,有近2000起招投标违法案件被公开曝光,3.8万余名违法专家被清理出全国评标专家库,招投标市场环境得到了有效净化。

     招投标市场建设之所以备受重视,是因为与其资源配置核心枢纽的定位紧密相连。招投标市场改革成效如何,事关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活力,也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产生直接影响。正因为此,通过治理改革促进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客观上看,深化招投标市场改革一年来,相关工作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一些长期积淀的深层次问题仍有待解决,未来需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用好数智技术赋能,加快构建公平高效的“阳光化”招投标市场。

     深化改革,需要制度创新与数智赋能的双轮驱动、协同推进。

     在制度创新上,要进一步聚焦招投标规则的制定与优化,用“三个新”重构招投标规则体系,即实施评标专家管理“新国标”,修订出台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央企采购“新指引”,推动央企以性价比最佳、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实施采购;明确公平竞争“新标尺”,落实招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

     在数智赋能上,要善用数字技术穿透市场信息黑箱,推动招投标市场从单一“制度约束”向多元“技术治理”新范式转变,破立并举夯实市场信任之基。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压缩招投标领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腐败空间,真正斩断利益输送链,也要通过新技术重塑市场交易机制,让招投标市场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升。

     深化改革,需要在强化监管中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直以来,监管滞后是招投标市场乱象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报道称,某地数百万元监理服务未公开招标,被查处后仅罚款几千元了事。某企业在投标时遇到“环境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硬杠杠,而项目所在省份实际达标企业仅有3家,其中两家还是关联公司,这种隐蔽性较强的地方保护,给市场监管带来了难度。还有的地方暗设“近3年完成过类似项目”“投资额2亿元以上”等门槛,直接筛掉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类似这样名目繁多的招投标壁垒,不仅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拉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也对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唯有从根本上构建起长效治理机制,才能让招投标市场实现规范有序发展。

     当前,深化改革的正向效应还在显现,特别是广大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的积极性正不断增强。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企数量超过36.6万家,同比增长11.9%,民企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巩固招投标市场改革发展的好势头,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力。但也要看到,这是一场破除积弊的攻坚战,前方道路绝非坦途,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招投标市场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就能更好发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