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焦点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焦点资讯
人民日报:经济无需担心通缩 货币投放稳中有增
发布日期:2014-11-07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6725

  货币投放稳中有增 物价上涨温和可控
  中国经济无需担心通货紧缩(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周小苑
  中国经济的“健康指数”近来颇受外界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两个月下跌,引发一些机构对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不过,专家认为,CPI并不是衡量通缩的唯一指标,当前中国经济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未来在基建投资、内需消费的驱动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1
  低通胀引发通缩“狼来了”
  随着9月份CPI跌进“1”时代,创下56个月以来的新低,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也连续31个月同比下降。两个价格指数持续疲软,外界由此发出中国经济面临通缩风险的警告。有外媒认为,中国国内需求下降和房地产市场问题越发严重促使中国出人意料地滑向通缩。
  澳新银行认为,低通胀显示中国经济存在通缩风险,并将中国今年CPI的预测值,从2.2%至2.3%调低至2%。
  不过,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至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货紧缩。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速有所放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通货紧缩。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目前还没出现真正通缩,但仍然需要警惕潜在的通缩隐患:一方面是要警惕双向通缩的问题,由房地产市场、地方融资平台和金融产品等资产通缩带来的价格通缩,会打击百姓的财富效应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是输入性通缩问题,当前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导致各国货币汇率波动,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稳定。
  2
  经济运行未现通缩迹象
  “从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这一判断的证据不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通货紧缩一般是指市场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降。但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9月份CPI回到2%以下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的基数比较高。从环比来看,9月份CPI环比上涨了0.5%,这说明物价还是处在总体稳定、温和上涨的状态。随着冬季的来临以及部分食品供求关系特殊条件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初步判断未来几个月CPI保持温和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看来,中国并没有出现通缩有三条理由:首先,中国的CPI并没有出现下降通道,只是增速出现下滑,这也只能表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其次,通货紧缩不仅是物价下跌,资产价格同样会下跌,但是中国当前的房价、股价并没有出现下跌;最后,无论是广义货币供应量,还是信贷总量,当前的规模都相当大。
  3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引擎
  尽管中国经济当前尚未出现通缩,但是提前做好应对和防范措施则十分重要。“按道理来说,针对通缩只要放松银根就可以,但是我国面对的是结构性通缩风险,即实体经济表现出钱荒,虚拟经济却呈现是钱多的现象。”孙立坚表示,如果选择一刀切的放松货币政策,就会对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改革监管的效果起到反向对冲作用。因此,可以采取抵押贷款、定向降准等非对称的货币手段,既让实体经济的通缩问题得到缓解,又让虚拟经济资产通胀的问题得到压制。
  事实上,防范通缩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主要以消费逐渐取代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孙立坚认为,由消费带来的增长可以解决由投资带来的增长的很多后遗症,比如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向海外过度出口带来的外汇储备无形增加等问题。
  “我们的消费率确实太低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发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目的就是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对此,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政府在这6个方面刺激消费的部署,包括各个领域的具体措施,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效果不会立马显现,但却是一个本质性的作用,一旦各个领域消费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是巨大的。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