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批量集中采购的理论依据(下)
发布日期:2013-03-12    地区:    阅读次数:3286
    ■ 马海涛 王东伟
    品牌成长理论◆◆◆
    品牌成长水平不仅要从品牌的资产价值考量,还要看品牌经营的动态能力。能力本身是抽象的,企业的任何能力是通过可观测的行为体现出来的。动态能力也不例外,它是通过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体现出来的。从品牌生命周期的角度,批量集中采购对企业品牌成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品牌经营者通过主动地对自身经营的反思与对竞争对手的观察,通过不断地试错、信息分析及反馈,不断识别出不适应新的环境的品牌战略及策略,发现更加适应环境变化的品牌战略及策略的能力。学习能力还表现在品牌自身柔性适应能力的提升。虽然批量集中采购在我国并非新生事物,但作为当前中央单位正式且主流的政府采购组织形式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对于广大政府采购投标供应商而言,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例如,面对巨大的采购量,企业能否在常规市场销售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保证中标产品的有序供应;如果采购人地域分散,如何在规定的供货时间内统筹调货确保物流顺畅等等。这些都将是投标供应商们面临的新问题。此外,批量集中采购提供的竞争平台也是供应商认清自己实力的场所,通过参与批量集中采购,企业可以有效反思自己的经营和产品策略,也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考察自身的柔性适应能力。
    (2)管理与控制。管理与控制的本质是品牌成长的执行能力。随着批量集中采购的顺利试点,可集中的需求将越来越多,采购组织会越来越频繁,由此给供应商们带来的诱惑也越来越大,围绕批量集中采购最终供货资格的角逐也势必会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批量集中采购的推行将越来越考察一个企业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能力。在准备投标过程中,无论是货物供给能力不足,还是投标经验不足,都会导致企业与中标失之交臂,只有在认真分析自身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协调平衡各方面因素,方能在竞争中取胜。
    基于以上分析,政府采购扶持民族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促进民族品牌的成长上。在政府采购领域中,可通过批量集中采购在相关行业中重点推动几个优秀民族品牌的发展,进而带动产业进步。
    博弈论◆◆◆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的差别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分配中不可忽视的基本经济因素,信息不对称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批量集中采购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
    (1)信息稀缺。所谓信息稀缺不是指信息绝对量的不足,而是指相对于信息需求而言,信息的供给是绝对不足的。在批量集中采购有关供应商管理、信誉、实力及产品质量等信息的分布中,采购人与集中采购机构永远处于绝对与相对稀缺的状态。
    (2)信息失真。在政府采购中,市场分工的专业化特性决定了供应商比采购人和集中采购机构对产品质量、成本和企业内部成本拥有更多的信息。而面对批量集中采购的巨大标的诱惑,为了竞标成功,供应商往往更倾向于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而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会提供虚假信息,而采购人或集中采购机构想获得这方面真实信息的代价是极其巨大或者根本不可能的。
    (3)信息成本。信息的产生和运用都不是免费的。在政府采购招投标交易中,处于信息劣势的集中采购机构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商对自己利益的侵犯,一般会在招标活动开始前通过调查、咨询、分析来增加对供应商行为、产品信息的掌握程度,在供应商中标签订合同后要进行履约验收以监视其是否信守合同等,所有这些都要支付巨额的信息成本。
    面对政府采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招投标机制可有效显示供应商私人信息的交易机制,使不完全信息下政府采购效率达到或者接近完全信息下交易的效率。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各投标供应商不知道其他竞争对手的出价情况和投标策略,更不知其投标文件内容。为了不在竞争中落败,各投标供应商只能尽可能地压缩利润空间以反映其真实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招标代理机构接近于了解各供应商的真实信息。信息经济学研究表明:当市场参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任何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必须满足“激励相容”和“个人理性”条件。在招标机制中,所谓激励相容,是指供应商贡献私人真实信息对自己有利,对采购人和集中采购代理机构也有利;所谓个人理性,是指供应商只有在参与投标时收益水平大于不参与投标的情况才会选择参与投标。实践证明,如果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批量集中采购机制在现阶段更能达到节支的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