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谁来遏制招投标腐败?
发布日期:2013-01-28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312
    公开招标,原本是引进竞争机制、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了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然而,原郴州市招投标办主任廖仁明竟利用职务之便把防腐平台变成了腐败平台,把招投标交易中心变成了权钱交易中心。
    既然是招投标,就应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是,在一些地方,“招投标”不过是一个幌子或一块遮羞布而已,无论是程序的操作还是结果的运用,都操纵、操控在某些官员的手上,谁能中标,谁不能中标,“业内人士”一看便知,“招投标”也成了一些人弄权、徇私的工具,更成了忽悠群众、蒙蔽百姓、欺上瞒下的代名词。
    商家搞项目,当然为的是赚钱。由于很多工程项目,利润太高,使得一些唯利是图之人,常常红了眼、黑了心。他们为了拿到项目,便会动用各个方面的关系、使用各个层面的手段,腐蚀拉拢主抓、主管的官员,企图以官员们手中的权力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而对于一些深谙行业内幕的官员来说,巨大的诱惑,常常会摧毁他们原本就不够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立场。加之一些老板、商人们的“挥金如土”、“奢靡豪华”的生活及交际,也会动摇他们的政治操守和底线,羡慕有钱人、追求浮华的生活,使得一些官员自甘堕落,心甘情愿地充当一些商家谋取暴利的保护伞,当然,那些拿原则做交易的官员,也会获得丰厚回报。只不过,就在这“眉来眼去、一来二去”中,官员也就蜕变成了贪官。
    当然,招投标工作,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牵扯的官员比较多。而某一个环节打不通,某一位官员不越轨,项目还可能拿不下来。于是,连体腐蚀、全体拉拢,也便成了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们的拿手好戏和攻关秘技。鉴于此,“招投标”过程,也容易蜕变为腐败窝案串案发生的过程。
    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巨额资金运转、往来的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尤其需要看紧、管好,否则,一旦失去监督,极容易失范、越轨,而沦为官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公开“招投标”首先要公开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使其没有乱用、滥用的机会,从而杜绝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廖仁明案告诉我们,要防止建筑领域的腐败问题,光建立公开招标的平台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保证平台规范运作的制度和规则;光进行宏观监督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全过程监督,把监督延伸到各个环节。

    来源:郴州日报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