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药价虚高 医院越轨 医药道德需自省(一)
发布日期:2006-12-28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47

药品集中招投标:一些医院越轨招数多

    一些医疗机构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有意规避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政策。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和一些医药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揭露了目前一些医疗机构规避政策的种种招数。

  一是强行索要让利款。浙江某市的一些医院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向中标的医药企业主动索要让利款,由于浙江省纠风办、省卫生厅的及时制止,一些医院见直接索要不成,便采取了克扣应付款的办法,将让利款从应付款中强行扣除。

  二是变相提出要求。在药品集中招标中,由于同样的品种会有多家甚至十多家企业中标,一些医院在采购中标药品之前,想出了向中标企业发调查表的方式,表面上看是尊重企业意愿,实际上借调查反馈试探企业给医院多少好处,对医院提出的要求是否给予满足,谁给医院的好处多就选购谁的中标药品,以此规避执行有关规定,达到迫使中标企业同意的目的。

  金华市某医院以“廉洁行医、规范经营,杜绝医药不正之风承诺书”的名义,同时给中标企业发调查表,“调查”的内容有:1、是否同意在指定的配送公司范围内进行配送?2、是否同意延期付款,同意延期多少时间?3、是否能保证及时供货,在货款未能付清的情况下保证不停止供货?4、对医院扶贫公益性活动、科研学术活动会有哪些支持措施等。并注明以上内容要医药企业以补充承诺的形式,与承诺书一起交医院药剂科。淳安县某人民医院更是发出明确的捐赠书,要求医药企业承诺向该院捐赠药品品种和数量等。

  三是故意拖欠货款。按照规定,药品回款时间从货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60天。但是六部委的规定从2004年实施以来,由于国家无制约拖欠货款的措施,造成浙江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故意拖欠货款现象,有的医院甚至以拖欠货款相要挟,向医药企业提出苛刻的费用要求,不同意就让货款一拖再拖,让医药企业不堪重负。这样一来,迫使一些医药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向医院单位和个人进行打点。

  浙江省卫生厅、省纠风办的一些专家认为,六部委的规定对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意义重大,但关键还要建立配套的监督查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这项得民心的制度能够健康运行。

"代价太沉重了" 不能让虚假医药宣传蒙骗患者

  新华网 张军 :最近一些群众来信不断反映他们由于听信当地媒体刊登的药品广告和虚假宣传,为罹患癌症的家属或亲友高价购买“双灵固本散”等所谓“抗癌神药”服用,最终“拿生命换了个教训,真是太沉重了!”来信希望对药品违法广告和虚假宣传加以揭露,不要让更多的人受骗。

  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是违法医药广告和虚假宣传坑害患者的又一事例。自2003年以来,生产、销售“双灵固本散”的绿谷集团每年被查处的违法广告均在100次以上,仅上海市工商部门对绿谷集团的处罚就近70次,罚款超过200万元。对“财大气粗”的医药企业来说,这些处罚都是“小儿科”,你查你的,我犯我的,越查越肆无忌惮。今年前三季度,绿谷集团发布的违法广告已达104次。停业整顿、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这类让违法医药企业望而生畏的“杀手锏”,却不见使用。

  严格发明专利授权和“药品准字”审批等制度,也是杜绝蒙人药品混入市场的重要“关口”。“双灵固本散”原本是保健品“中华灵芝宝”,却被吹嘘成抗癌“神药”,先后获得发明专利、“陕药健字”“国药准字”批号以及“陕药广审”三个广告文号。

  利用群众对媒体的信任,“夸海口”骗人进门;借权威专家、科研机构“光环”蛊惑人心,“抬身价”诱人上当;找人假扮患者现身说法,“吹疗效”蒙人购药。对违法医药企业的这些惯用伎俩,如无有力度的惩治措施,违法企业、违规媒体就会有恃无恐。

  医药是用来疗疾患、救性命的,人命关天,药品的质量必须可靠,药品性能的说明必须实事求是,对医药厂家的监管,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要通过有效的监管,切断违法医药企业的“资金链”,核销“出生证”,扒掉“护身符”,彻底铲除药品违法广告和虚假宣传的生存土壤。

医药业集体自省 2007年制药行业拿良心开刀

  中国网:2006年行将结束,回顾这一年的医药行业,有进步发展的欣慰,更有医药事故带来的反思。“欣弗事件”、“齐二药事件”、“安徽阜阳特大制造贩卖假药案”……一连串的医药安全事件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在新的一年里,医药行业如何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问题。

  2007年,呼唤制药企业的良心回归将成为医药行业的一个重点。

  作有良心的人是制药人的道德原则

  做有良心的人,就是把患者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近两年,医药行业出现了这些“良心”的实践者和开拓者:王雪原,敢于向天价医药的潜规则说不;钟南山,在一片为医疗卫生改革歌功颂德声中兜头一盆凉水;还有修正药业的老总修涞贵,面对2006年诸多的医药安全事件,率先提出了上面的这条“不是好人,不能做药”的原则,以及“做良心药,做放心药”的行业道德规范,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同行业的一致认可。
  做有良心的人,是做 “做良心药,做放心药”的前提。2006年,人们在不住地声讨某些制药企业良心的缺失,期待2007年“做良心药,做放心药”这个理念能得到中国医药行业的集体学习和发扬。

  说有良心的话是制药人的道德责任

  经济学家朗咸平说:“没有良心的股票市场永远是没希望的。”套用在医药行业同样成立:“没有良心的医药行业永远是没有希望的。”

  中科院院士钟南山说“一个人最开心的是不要瞒着自己的良心”;山西一位姓陆的药品经销代表说“靠喝患者的血,我于心不忍!”;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说“不是好人,不能做药……为什么这些各个行业的权威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良心”主张呢?是以为他们高瞻远瞩地看到了“良心”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们以一个良心人的姿态,提出了道德良心制约规范的主张。

  敢于在业内说良心话,就是敢于将自己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因为这些良心话,我们才仍然保持着一种信任和期待。所以,呼唤制药企业良心的回归的同时,也呼唤像修涞贵董事长这样敢于用良心说话的业内人士更多一些。

  做有良心的事是制药人的道德实现

  这是体现良心的另一个很好的途径。良心话说得多,终究是要靠实际的行动来验证的。老百姓期盼的体现良心的直接方式其实还是做良心事。

  在《医药经济报》主办的“2006中国医药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五届MEDC峰会”上,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代表医药企业,做了以“修正良心”为主题的演讲。修涞贵董事长语重心长、高瞻远瞩的讲话引起了到场医药企业的强烈共鸣,“做良心药、做放心药”成为一个共识,回顾属于多事之秋的2006年,大家认为“修正”自己的良心,呼唤制药企业的良心回归,必将成为支撑2007年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份人性力量。

2006年医药大事回眸 药品定价中的水分还未挤干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于建平:在2006年年末,我们将一年里医药领域的大事呈现出来,在总结的同时也期待2007年医药业能够健康发展,医疗体制改革取得实效,老百姓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困扰,不再为用药安全担惊受怕。

  已至岁末,回望即将远去的2006年,医药领域可谓变幻莫测,热点纷呈。无论是行业、企业,还是医疗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都与百姓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在2006年年末,我们将一年里医药领域的大事呈现出来,在总结的同时也期待2007年医药业能够健康发展,医疗体制改革取得实效,老百姓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困扰,不再为用药安全担惊受怕。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谢云挺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