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如何构建采购预算工作的“制衡机制”(一)
发布日期:2006-12-27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63

    众所周知,采购预算是科学分配财政资金、公平和高效配置财政资源、促进源头防腐的重要行政行为,各个经办环节都必须要体现出客观公正性、公平合理性和廉洁高效性的原则。对此,如何才能构建采购预算工作的“制衡机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更具有迫切性。

    一、采购预算工作缺失“制衡机制”带来的种种弊端

  所谓采购预算工作的“制衡机制”,就是采购预算在编制和执行的各个经办环节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共同协调运行的牵制关系,它是公平分配财政资金、高效配置财政资源的重要保障措施。采购预算工作一旦丧失了应有的“制衡机制”,必将带来各种弊端及不必要的矛盾纠纷,甚至于滋生出一些暗箱操作等违法乱纪行为。

  1、采购预算的编制质量不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调整和追加现象,严重地干扰了年度采购预算的正常运行。在有些地区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部门向政府或财政部门打报告,反映其部门采购预算与客观实际情况有出入或发生“脱节”等现象,并列举了大量的财政或业务事实加以说明,因难以再严格执行年初确定的采购预算而要求调整或追加,而为了保障这些部门的正常运行以及有关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关方面只得同意调整这些部门的采购预算,从而直接影响了日常的财政预算工作秩序。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采购预算的编制缺失相关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质量隐患。

  2、导致少数采购人养成了随时向政府打报告要钱的恶习,严重地削弱了年初采购预算的严肃性。正是由于采购预算的有关工作环节之间缺乏应有的制约措施,加之有些地方的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经常发生调整和追加现象,从而使得少数采购人总是趁机向政府“打报告”,巧立名目向财政要钱,而其中有些采购预算的“追加”,其操作人员的范围很小,程序也简单,有的地方人大等监督部门也不知道,其他相关的兄弟部门更是一无所知,透明度较低,从而使得采购资金的使用丧失了公平合理性,年初编制的采购预算也因此而丧失了原则性。

  3、导致采购预算执行上的随意性,擅自调换采购项目、肆意扩大采购范围,甚至于隐匿采购事项等现象经常发生。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采购人总是采取“偷梁换柱”等手段,变相调整其采购支出项目。如,采购预算安排其采购电脑等必备办公设备的,而采购人却在具体的采购活动中,与供应商串谋采购空调设备等;有的采购人以采购支出总额不变来掩人耳目,擅自采取降低采购规模、提高采购项目技术档次的采购方案等,如,采购预算安排其采购10台台式电脑的,而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却换成采购3台笔记本电脑等;有的干脆就擅自采购等。从而使得采购预算的执行偏离了原定的目的和效果。这就是预算的执行丧失监督保障措施造成的后果。

  4、导致采购预算的绩效评价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浪费财政资金的现象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披露和纠正。对编制的采购预算实施应有的绩效评价是保障公平、公正安排财政资金的有效制衡措施。不言而喻,对一些重大的采购支出行为,如不经过必要的事前绩效评估,必将严重地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浪费或糟蹋了纳税人的钱。而在有些县的实际工作中,确实就有少数部门的领导甚至于一些政府的分管领导等,他们“建议”或“安排”采购支出项目时,往往过多地考虑非经济因素,甚至于一些就是面子工程等,而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考虑得很少,甚至于根本就不予考虑。这样,财政部门如果不再对采购预算支出开展“绩效评价”,那么,财政资金被浪费的现象就无法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更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

  5、导致采购监督职能的行使目的不够科学合理,任务式的事后检查比较普遍,而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功能几乎丧失殆尽。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不少的地区已开展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执法大检查,但,我们发现这些采购检查报告,其检查结论很少有针对采购预算的编制质量、预算的执行情况等宏观方面提出意见的,缺乏深层次的检查分析。如,有的仅对被查单位将采购费用挂在往来上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却从未分析其中的实质性成因,究竟是采购预算编制得太紧而导致采购资金不够使用呢,还是因为采购人超标准采购而浪费了采购资金呢?等等,对这些深层次的实质性问题分析不够,从而使得采购检查的目的只是为了检查而检查,丧失了为财政资金保驾护航的功能。

  6、导致采购预算工作的相关环节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的合力,降低了采购预算工作的整体运行效率。我们说要建立采购预算的“制衡机制”,并不是说要在各个经办环节之间搞独立或闹对立,其目的是要构建一种相互沟通、相互牵制的协调关系。而在有些地区的财政部门中,他们将采购预算的各个经办环节都划分得一清二楚,并全都相对地独立了开来,同时以这种相互“独立”来取代相互“牵制”,从而造成各个办事环节之间各自为政,各做各事,缺乏相互沟通机制,这就使得财政职能的行使,不但漫无目标,没有方向性,而且还很容易滋生出舞弊行为等等,直接影响了财政工作的整体运行效率。如,有些地区的采购预算编制部门,在其编制预算时,变相拒绝绩效评价机构的意见;有的监督管理人员不将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采购预算的编制部门反馈等等,这些“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能不影响预算工作的整体合力吗?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