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各地药品招标企业规避严重 越招越高
发布日期:2006-12-27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52

    “换包装”“改药名”……近年来,各种药品变脸涨价行为屡禁不止,令老百姓痛恨不已,也令药品招标部门头痛不已。2000年以来,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各地陆续开始开展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集中招标5年来,由于缺乏全程监管,部分药品反而越招越贵。

  近来,随着各地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开展,医药分离、引进大药房、集中药品招标、降低药店开店门槛等一系列降低药价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新一轮的药品招标改革能否还原药价本色?

    药品招标遭遇“变脸药”2元药品摇身一变18元

  2元一瓶的野木瓜片换铝塑包装后要价18元,而在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铝塑包装药的推销理由竟然是不容易受潮。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过程中,记者凑巧目睹了一医药厂家代表推销“变脸药”的过程。

  10月20日下午,记者如约来到宁夏药品统一招标办公室采访。记者来后不久,一药品生产企业代表敲门而进,并开始向药品招标办公室工作人员游说,希望能修改招标结果,使用这个厂生产的铝塑片装野木瓜片。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市场上100片瓶装野木瓜片只需2元多,而该厂生产的36片铝塑包装的野木瓜片进价18元多,在不久前的宁夏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招标中,铝塑包装的野木瓜片落选。

  药品招标办公室副主任蒋兴国解释说,招标结果不能改变,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药价,在药效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招标办公室肯定要采购药价低的药品。

  厂家代表马上辩解说,老百姓不了解情况,他们厂生产的铝塑片装野木瓜片打开包装后不容易受潮,而瓶装的野木瓜片打开后就必须短时间内用完,否则容易受潮。

  听到此,记者问厂家代表:药品最关键的是药效和药价,药价如此悬殊的铝塑装和瓶装野木瓜片的功效有何不同?厂家代表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只是反复强调铝塑片装肯定比瓶装好,老百姓和记者都不了解情况,然而除了强调铝塑装药不容易受潮、老百姓打开药品包装后可以使用更长时间外,厂家代表再也没有说出其他好处来。

  见无法从厂家代表嘴里了解到情况,记者转而询问工作人员。蒋兴国一语道破玄机:不容易受潮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宁夏属于大西北,气候原本就干燥,药品怎么会受潮?

  蒋兴国进一步解释说,其实铝塑片装野木瓜片和瓶装野木瓜片,这家药厂都有生产,只是长期以来,该厂采用瓶装野木瓜片专售药店、铝塑装野木瓜片专售医院的办法抢占两头市场。宁夏药品统一招标办公室进行的这次药品招标是为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厂家当然希望医院能保留原高价药,以获取更高利润。

    各地药品招标企业规避严重

  和宁夏一样,在各地针对药价虚高实施的医疗改革过程中,普遍遭遇到医药企业的有意规避。在宁夏日前召开的药品招标采购研讨会上,各地药品招标采购和主管部门纷纷反映,我国当前药品规格种类繁多,一类药品往往由于规格、含量、生产厂家的不同而存在极大的价格差异,同时医药自主定价权使得高价药驱逐低价药,药价虚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四川省是我国医疗改革实施得比较成功的一个省份。目前该省药品招标试行挂网限价竞拍、阳光采购等方式。政府搭建公益性、服务性的药品集中采购交易监督管理平台,医疗机构、企业在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公平交易,药品不超过限价采购,社会、政府通过医疗机构阳光采购、企业不良记录,动态全面监控双方购销行为。2005年至今年9月底四川省网上集中采购总金额为49.64亿元,占医院用药量的90%以上,平均降价29.1%,让利群众14.4亿元。


 
然而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阎峻峰介绍说,当前药品集中招标企业规避严重,药品招标中一些企业以“新药、特药”的形式继续生产、经销高价药品,而一些临床证明疗效好、质量高、价格低的“普药、老药”,其利润微薄,在招标采购中又竞相降价,最终无奈退出市场;有的生产、经营企业为争取中标数量,盲目压价、恶意杀价,造成部分中标药品配送困难,甚至无人配送。

  据了解,集中招标5年来,每年大约有6000种左右的所谓“新药”上市,这些“新药”大多以变更名称、大量奇异规格、剂型、包装上市。由于是“新药”,定价非常高,如胞磷胆碱注射液(2ML:0.25G)零售价格为2.38元/支,而胞磷胆碱葡萄糖注射液(250ML:0.25G)零售价格变为54.6元/瓶,相同药品、相同含量只是改变了剂型其价格增加了几十倍。在“新药”中有大量的独家规格、剂型,以及原研制药品、单独定价药品,规避招标,进入议价,其价格难以下降。再由于流通中大部分的药品是企业自主定价,非常虚高,造成部分药品集中招标难以明显减低市场药品价格。

  记者在宁夏采访时有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反映,部分医药企业采取用高价药投标、低价药不投标、伪造定价文件等方法规避药品招标。在不久前的县级以上城市医疗机构药品招标过程中,宁夏药招办和招标局等单位的联合审核,坚决取消了在第二批药品招标过程中伪造药品单独定价文件的共24家不符合相关条件的医药企业的投标资格,并且规定其两年内不得参加宁夏药品招投标活动。

  新一轮药品招标改革,能够消除药价虚高

  有关专家分析,对药品招标缺乏全程监督是造成药品越招越贵的主要原因。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医疗卫生工作的副主席郑小明分析说,当前我国60%的药品价格由药品生产企业自主确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抬高药价不可

避免。而企业的任意定价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致使药价居高不下。

  郑小明认为,缺乏科学规范的药品招标机制是难以抑制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药品招标在我国已经实行五六年,由于医疗机构一直是招标主体,医疗机构既是药品招标规则的制订者,又是执行者,难以避免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一些不法行为反而因此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其最终的结果不是“一招就死”就是药价越招越贵。“即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状明显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郑小明说。

  有关专家认为,新一轮的药品招标机制改革要真正降低药价,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目前尚缺乏一套规范、缜密、操作性强的药品集中招标行为规范制度,使招投标双方缺乏相应的约束,投标人联合抬高价格、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处罚也缺乏依据。另一方面,药品招标对相关企业应该实行准入原则,保障药品安全有效。这样既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串标”“围标”等问题和明招暗定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规范招标采购行为。第三,必须对药品招标实行全程监督,不仅要监督药品招标,同时也要监督药品的定价、销售等招标药品后续管理问题。

来源:新华网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