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高端访谈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高端访谈
经济学家众议宏观形势:未来经济增长率或渐低
发布日期:2012-08-10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686
  金融界网站讯 8月4日,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泰康人寿报告厅举行“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战略机遇与政策选择学术研讨会”,以此纪念董辅礽先生诞辰85周年。会上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毛振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云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章政在“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专题论坛”上就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相关政策展开了讨论。以下为发言实录: 

  毛振华:非常荣幸由我主持这个阶段的论坛,这个论坛的主题是讨论宏观经济转型的机遇期,这次请到的嘉宾是全国经济学领域和经济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建树的专家。 
  我们论坛分三个环节举行,我不占用太多的时间,首先讨论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的走势?中长期的走势和近期的宏观经济的走势?现在中央已经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的基本方针。宏观经济政策也悄然转型。我们由去年的反通胀为主,今年悄悄把这个话拿掉了,也看出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变化。“十二五”提出了关于经济转型的基本构架。十二五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实际上经济运行结果实际看起来成效并不明显。现在我们在保增长过程中看到了一些经济政策和长期调结构不是完全匹配的。所以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复杂性,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中间,看到经济政策艰难的选择。所以在多元目标下我们的政策选择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第一阶段请大家把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应该怎么看,你有什么样的看法?首先做一个阐述。首先请白重恩老师。
  白重恩: 
  非常重视今天这样的一个机会,非常感谢组织者给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的看法,所以准备了PPT。首先还是从中长期来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参数,比如资本收入比例和劳动收入比例,经济增长大概和下面几个因素有关系。经济增长率等于人力资源增长的速度和资本产出比的增长速度乘上0.75。要知道未来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走向?要回顾一下过去的经济增长到底来源是什么?1979年到2005年之间平均经济年增长9.5个百分点,人力资源增长速度是2.7个百分点。在这么长的时间内,26时间内我们的资本产出比非常稳定。增速每年只有0.1%,这点我们的投资和经济增长是同步的。全要素生产力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每年6.8%的增长。所以79年到05年主要是全要素效率的改善和人力资源增速的改善。大家可能会怀疑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大家说我们人口增长很慢,我们人口抚养比大幅度下降,劳动者在人口的比例过去30年大幅度上升,教育也不断提升。 
  08年以来这三年中情况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这三年中经济增长平均速度是9.8,并没有降下来,但是增长来源有了重要的变化。这段时间中我们的资本产出比有了大幅度上升。每1元GDP需要用到的资本用的越来越多。资本产出比的增速对GDP的贡献是5.4个百分点,9.8个百分点里有5.4来自于投资的增长,效率增加大大减速。08年到现在全要素增长每年只有1.9个百分点。 
  刚才我们说到人力资源的增长、包括教育的改善,2000年以后我们的投资率不断上升,储蓄率也不断上升。未来人口抚养比一定会下降,人力资源增长会下降这对未来增长会带来压力。从城市化方面,我们城市化已经从18%的水平增加到了50%,未来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增速会是减慢。资本积累、人口结构会带来储蓄率的降低,所以资本积累不可能增长那么快。我们2010年投资率48.6%,投资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带来GDP当年增长0.8,未来不会带来持续的增长,不能想象投资率还从48.6%这个速度继续向上。 
  我们的投资回报率也在大幅度下降。所以我们未来的增长其实是很令人担忧的。我们做了一些可能性的分析,分成四种情况。全要素生产率维持2001年2010年,第二是维持08年到2010年三年的低速增长水平,第三是投资回报率维持2010年的水平。第四是2010年到2012年的经济增长情况。 
  2012年4.6到7.6之间,2017年到2021年之间取决于3.8到6.8之间,2021年到2031年就是3.7到6.7之间,这里最关键的是全要素增长率的增长。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范围,从3.7到6.7,最大的范围就是假设未来全要素生产率像08年到10年那样低速的增长,还是过去30年那样比较高速的增长。 
  毛振华: 
  下面请王小鲁副所长。 
  王小鲁: 
  我准备了小的PPT。我们知道近期的经济增长形势逐级下降,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第一季度12%以上,降到了对进一个季度的7.6%。基本每个季度的增长率都是在走下坡路。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我看主要是需求方面的因素。需求方面的因素,我们看过去几年的变化,2009年出口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同时投资达到了历史新高,达到了33%以上的增长率,这是用不变价格计算的。2010年和2011年出口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2010年是30%以上的增长。投资率相对来说降到了20%,或者是低于20%的水平。但是在2012年出口有明显的下降。而投资继续保持了原来的水平。这样的一种情况说明什么呢?实际上我们09年对抗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年保持了高的经济增长。这些增长主要从需求角度来看,主要是出口和投资带动的结果。 
  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是可以近似看一下消费的情况。这几年虽然有下降,但是变化不是很大。所以总的来看,最近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率的逐级下降,主要是因为出口的减速和投资的减速造成的。所谓投资减速其实指的是相对于2009年那样的一个投资超高增长。相对于那样的一个水平而言的减速。出口和投资两个方面的减速导致了经济增长的逐级下滑。说明什么呢?我想直接原因是因为出口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投资增长相对于前几年减缓。但是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过渡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增长滞后,内需不足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用大规模投资和放松货币的政策来拉动经济,效果会越来越差。负面作用会越来越强。 
  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经济失衡集中表现在消费和储蓄的关系。过去多年以来消费率持续下降,储蓄率持续上升。最近几年消费率已经降到了50%以下,储蓄率超过了一半。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背后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收入分配的问题。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收入相对的关系,过去很长时间内,居民收入比重在下降,政府和企业,包括金融部门在内的比重在上升。而企业比重的上升其实主要还是垄断部门的扩张。这几个垄断部门所占的收入比重上升过大,源于快于竞争性部门。从居民收入分配这个角度来看,居民收入经济系数改革初期0.3左右,最近已经上升到0.5左右,说明收入差距极具扩大。而且灰色收入大量。 
  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在哪儿?第一公共资金使用不当,流失严重。政府自身消费过高,公共服务支出过低。第二是土地收益、资本市场的收益分配不公。第三是资源性和垄断性分配收益不。在这样一种收入分配结构之下导致的低消费、高投资、高储蓄这样一种结构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图)这个表表示的问题和刚才重恩讲的情况差不多,增量资本差出率极具上升。2000年的时候是2.4,2010年已经上升到6。什么意思?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你要投资6块钱才能带动1块钱的GDP增长。这样一种投资机构再持续下去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投资效率在持续下,投资效果越来越差,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消费不能上升拉动经济越来越困难。 
  我们曾经做过两种场景未来增长预测。我们发现如果不改变现行的发展方式,未来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可能平均会降到6左右。但是2010年可能会低于4%。是不是我们要沿着这条路走,中国是不是在走向中等收入陷井? 
  第二个场景是推进结构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发现有可能继续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中国可能会十年以后出现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第一启动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 
  第二,改革政府体制,提高政府效率,建立一个透明的接受公众监督的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体制。 
  第三改善人力资本的形成,推进教育改革,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全民的医疗保障,促进技术创新。 
  毛振华: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两位的看法还是有不一致的,经济学家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看看其他老师的看法。陈继勇老师。 
  陈继勇: 
  我是专程从武汉来的,因为董老85周年诞辰,为了纪念他。通过这个研讨会是最好的纪念。刚才我们的王教授和白重恩已经就中国今后短期、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发表了非常好的意见。应该说这些观点我是非常赞成的。但是我们现在在研讨中国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时候,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离不开国际经济大背景。国际大背景目前情况是欧债危机重重,美国现在经济状况非常不好。日本是20年也没缓过气来。欧洲的债务和美国的债务,美国是超过了将近一半。欧洲是债务危机国家,一般都达到120%。在整个世界经济发达经济体系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中国面临的挑战是比较严峻的。 
  所以我们长期以来依靠外需拉动我们经济增长的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我们讨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对中国外需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是中国必须要拉动内需促进发展。中国中长期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国内需去振兴来保证我们经济的发展这是动力问题。这个问题上应该说中国目前GDP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仍然是最高的。因为中国是粗放型经济,如果说我们的经济要转轨,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那么中国经济长期仍然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已经不现实了。因为中国经济的块头不是88年的块头了,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跟美国差距不断缩小。这么大的基础情况下,白教授和王教授所讲的论点我都认同。我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由外延型向集约型发展,中国经济每年增长5%到6%就不错了。 
  毛振华: 
  陈教授说增长5%到6%就不错了,三位学者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陈继勇: 
  但是必须要转轨。 
  毛振华: 
  是转轨以后保持5%到6%? 
  陈继勇: 
  对。所以政府提出了稳增长,不能低于7%,低于7%后续问题就来了。但是真正要转型,我感觉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必须要走的路。 
  毛振华: 
  下面请张曙光老师。 
  张曙光: 
  刚才几位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长期来看,因为长期是一个假定。白重恩很重要的问题是全要素生产力,到底是高的时候还是低的时候那个?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但是它取决于我们在体制上的调整和介入上的改革。没有这两个条件恐怕走向低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有了这两个条件,虽然达不到高的,但是达到一个中等的条件是可能的。这和小鲁讲的也有基本一致的地方。 
  我倒觉得长期的问题是这样,更重要的问题是把长期的问题看清楚,但是长期的问题是用短期的问题积累起来的。现在的问题,我觉得一,到了7.6是不是就不可承受?我看7.6还不错。但是到了政府7.5的这个底限了,政府受不了。所以现在要来想办法。但是问题现在的问题,光想用投资,因为外需不取决于我们自己,而是取决于实践、市场。中国的出口价格弹性低于需求弹性,主要是外边的需求有没有,能不能出得去,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现在想稳增长或者是保增长就要稳投资。但是稳投资现在的情况下,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了保增长,很多项目出来了,高铁恢复了,高铁的状况我这几年到上海出差都来回到座铁,高铁一等票953块钱,上座率不到30%,想想京沪来回这么繁忙是这样的状况,其他高铁是什么状况。钢铁现在是产能过剩,所以投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当前是需求拉动增长,长远出来就是增加供给。现在生产能力过剩到这样的程度,还要把长的部门拉长,短的部门为什么不去呢?关键的问题就是现在咱们的货币扩张,一下子弄下去,人家的货币扩张是给持有部门增加贷款,咱们扩张就是给政府和企业贷款,大家想一想,效果会有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要素增长会有问题。所以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可能有些问题就更清楚了。 
  毛振华: 
  下面有请章政教授。 
  章政: 
  我说两句话,未来经济增长率是多少,说老实话不知道。但是总的趋势会越来越低。第二句话是一个判断,我们现在用望远镜看问题,未来的增长还能持续多少年?还能留给我们多少年?前段时间林义夫老师回到北京的时候提到一个观点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20年。我不知道这个20年怎么算的,我最近用一个简单的方法算出一个结论,高估15年,低估是10年。留给我们10到15年的时间,白老师用了要素增长的方式来算,那个算法很科学,但是理解起来有很多角度。我给出一个最简单的算法。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市化。过去我们是8亿农民搞饭吃,农村人口占80%,到了今天城市化率50%,30年来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未来有一个基本判断,可能中国城市化率达到80%基本差不多了。还有30个百分点,每年增长1%,估计这是加速的,不可能,那就加1倍,每年增长2%城市化率,那就是15年。每年增长3%大概是10年。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就是10到15年。我就说这样一个判断。 
  毛振华: 
  有请杨云龙会长说一下您的判断。 
  杨云龙: 
  我接白教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我做到了数据做到了07年,分国营部门和私营部门。我们的国营部门国营控股我只做了工业,我们的资本产出比例无论从存量还是增量看都是增长的不得了。工业国营的工业企业产出1块钱的产值耗费资本的增长率非常高。说明它的资本效率下降的非常厉害。跟它相对应的民营企业产出资本率效率是非常高的。 
  第二个就是人力、劳动力,劳动力在全要素生产率里国营是相反的。我们知道改革首先是砍了一大部分的国营企业,因此它的人力、劳动力的产出比例跟民营企业几乎差不多。所以在全要素生产力分析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时候,能不能建议白教授分两个部门看看中国两个部门的差异非常鲜明。说明什么?中国经济发展真的要靠改革,不靠改革,我们的国营企业国营部门增长的资本是害人,资本产出比率下降的非常非常惊人。 
  毛振华: 
  简单说一下你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 
  杨云龙: 
  第二个讲一下宏观经济形势。我认为从08年开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处于一种,打个比喻,像司机学开车一样,猛一脚油,猛一脚刹车。因此我认为所有的预测只能从短期来看,长期真的只能寄希望于我们的改革,尤其是宏观体制的改革,别犯常识性的错误。比如说刺激消费,我们很多东西是矛盾的,刺激消费刺激什么?让老百姓多吃几斤肉?刺激什么消费?第三季度的数据,国外经济那样的状态,我们出口增长远远好于国内的。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台阶的时候,毫无疑问要刺激国内的汽车、房地产。因为你的经济发展到了这个需求台阶的时候,当然你的政策怎么配套?怎么解决土地供给的问题,怎么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但是政策的逻辑和对形式的判断和你讲的完全相反。 
    毛振华: 
  第一单元时间比较紧,因为这个题目太大,现在看来最乐观的是孙主任,他认为长期会保持7%,前面学者有认为5%、6%这样的。长期来看涉及到经济政策的判断,中长期的目标和短期应对之间的矛盾,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调整经济结构是为了更好的更稳定的经济增长。但是短期来看,不管是把稳增长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也好,稳增长就是把法宝拿出来,但是长期来看效率会不会高,有没有机会?要看未来整个内需的情况,所以这个讨论非常有异议。时间关系,每一位嘉宾说下一个问题的时候,关于政策选择,每个嘉宾说一到两项,最多两项你认为长期目标和短期应对背景下,我们最重要最合理、最正确的最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哪一项或者两项? 
  章政: 
  我就说一句话,我觉得未来中小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可能是对中国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杨云龙: 
  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新台阶的时候,主导中国国内消费的主体就是孙主任讲的,就是城市化和城镇化。怎么处理化城市化城镇化?也就是说房地产需求带来一系列的政策问题,这是政策的主轴,解决不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张曙光: 
  现在既然是经济的低潮走低的时候,高潮应该做什么,低潮应该做什么?如果不借着现在这个状况加快调整,而仍然朝上冲会是一个什么结果?所以政策我看需要考虑,因为你现在再去进一步的扩张,把它弄上去,那么再上去以后,再下来还有办法没有? 
  王小鲁: 
  我认为短期政策我主张给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全面减税。同时尽快实现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中长期来看,我认为不改变发展方式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是没有保证的,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改变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尤其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否则中国的发展没有保证! 
  毛振华: 
  问一个问题,你提到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好,这个问题涉及到两方面,这样会不会提高企业成本,降低竞争能力,矛盾怎么解决? 
  王小鲁: 
  企业经营成本高,主要表现在小型和微型企业负担重,我认为短期政策应该把那些用于拉动经济增长的、扩大政府投资的钱用来给小企业减税。减轻企业的负担。但是另一方面应该把社会保障基本的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尽早的实现。 
  白重恩: 
  因为时间很短,大家都讲到了城镇化,我在这儿还是多说一句,1978年城镇化水平18%,去年是50%,增长了280%。如果未来城镇化水平从50%增加到70%这只是增加了60%,我们要看基数是多大,从18%到50%是从一个低的基数到一个大的数字,是280%的增长,是过去30年实现的。而30%到70%只有60%的增长,城镇化确实是未来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但是不要寄太大的希望,不要认为城镇化好了就可以得到8%的增长速度,不可能。 
  毛振华: 
  落实到政策上是不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农民的社会化的需求,另一个是房地产的需求。 
  白重恩: 
  如果我们对未来投资增长有很高的期望,就要不断的投资去拉动,这是巨大的伤害。讲到政策,我只讲一句话,我们政府和国有企业应该做非国有企业做不好的事情,而不要非国有企业做政府和国有企业不想做的事情,只要这个做好了,我们中国的GDP增长的会更好。 
  陈继勇: 
  从措施来讲,我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深化国内的收入分配体系的改革。培养我们的中产,使我们的社会结构得以稳定。 
  第二,现在把我们的高额外汇储备,或者我们过剩的生产能力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增加民营企业的活力让他们走出去在那里可以生根发芽。 
  孙志刚: 
  我要讲的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把稳增长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句话:把扩内需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第三句话: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紧密的结合起来。

    来源: 金融界网站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