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采购清单确定9公务车 几家欢喜几家愁
发布日期:2006-12-06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59

      中国首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日前公布,政府用车将只能选择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NISSAN(日产)、思威、奥迪A6和奥迪A4、宝来、捷达、开迪(Caddy)、现代等9大环保认证的品牌。
  
  在入围的九大品牌笑逐颜开之时,“落选”者却都在抱怨“这不公平。”
  
  失意者说
  
  过去一直是政府公务用车采购大户的上海大众及上海通用,此次双双“落选”。
  
  “我们正在和政府部门沟通。之前并不知道这个政策。”上海通用公关部的一位负责人语气很着急。在国家环保总局本月初命名的六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中,上海通用成为国内汽车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或许政府会在下一批公布吧?”该人士“乐观”地认为。
  
  相对上海通用的“乐观”,曾经凭借桑塔纳一款车型独占政府公务用车市场鳌头的上海大众,就显得不那么“豁达”。“你们应该去问问政府(上海大众为何没入选)?”上海大众态度相当激烈,“政府采购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如果仅仅包括几个厂家,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感到不公还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们。“这款车我看很不错,完全可以作为公务车,我们商务部可以先带头坐。”在去年12月亲自试驾了吉利新车FC(远景)后,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的一席话,让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吃了一颗“定心丸”。然而,不到一年时间,李书福却失望了——本次“绿色汽车”采购名单中,并没有吉利的身影。
  
  “我们对此表示遗憾,”吉利集团副总裁王自亮有些无奈地说,“吉利并没有接到类似的通知,政策出台前我们也不知道。”
  
  绿标之惑
  
  现在,“失意者”大多把“落选”的原因归咎于与政府部门沟通不够,但事实上是,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又称“绿色十环”标识)认证工作已经持续了十三年,只不过这是首次将其与政府采购挂了钩。
  
  “通过(环标)认证的只有那么几家,我们当然只能从中选择。”针对外界的质疑,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产品部部长陈轶群回应说。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环境标志”创立于1993年,由原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标志的认证工作。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整合环境认证资源,将秘书处与环认委、环注委、中国环科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心联合组建成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也叫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作为一种证明性商标,企业可自由选择是否申请认证。而此次入选政府“绿色汽车”采购名单的神龙、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分别在2003年、2005年和2006年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我们之前接到过通知,是自愿认证,所以我们没有去(做)。”相比几家“失意者”,奇瑞汽车曾因认证费用问题与“绿色十环”擦肩而过。“费用太高了,听技术部的人说,一辆车的认证费用要十几万元。我们出于成本考虑就没有去。”奇瑞一位高层说。
  
  “其实费用并没有那么高,关键是企业的认识问题。”陈轶群说,收费标准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产品的复杂程度等做出综合评定后确认,在所做过的汽车产品认证中,收费标准都低于10万元。但他也承认,由于此前“绿色十环”标识并没有和政府采购挂钩,企业对此重视程度显然不够。
  
  还有机会
  
  政府采购每年3000亿元大单中,汽车采购会占据700亿元。如此诱人的市场令各汽车厂家趋之若鹜。更重要的是,政府采购具有很大的消费引导作用,入围政府采购目录,自然会对汽车品牌提升、产品销售带来实惠。
  
  事实是,落选的厂家们还有机会。“这只是第一批,接下来还会公布第二、第三批。”陈轶群说,只要企业通过了“绿色十环”认证,同时又是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目录的产品,那么,入选政府“绿色采购”没有任何问题,“‘绿色采购’只是政府采购的一项工具,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目录(轻型汽车)的标准编号为HJ/T 182- 2005,由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9月2日发布,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并在实施之日起替代原《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标准 低污染型轻型汽车》(HBC 8-2001)。新标准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由GB 18352.2—2001改为GB 18352.3—2005,并要求车中必须安装车载诊断(OBD)系统。新标准同时增加了M1类汽车的燃料消耗量控制指标。“‘环境标志产品’标准执行的都是国家标准,只不过该标准直接规定车辆达到欧Ⅲ标准,并且符合《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二阶段的要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大多数厂家都能达标。”如此来看,政府的用意非常明显——利用公车采购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进而引导企业按“规律”办事。
 
来源:中国经营报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