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县级政府采购应如何提高采购效率?
发布日期:2006-12-04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45

     县级政府采购如同一碗"夹生饭",有其尴尬的味道。一方面由于全国政府采购形势所迫,县级政府采购工作必须顺应而生;另一方面又因其处于政府采购最薄弱的环节,而且采购面相对较窄,规模不在,市场不健全等多种因素使它如履薄冰,而政府采购科学严密的程序,依法规范的运作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购效率。正如有人说,政府采购的确规范严明又节约资金,但它采购时间过长,程序过予复杂,操作起来效率不高。有这种看法可以理解,因为采购人采购货物时除希望得到价廉物美的东西外,采购人的第二位目标是采购活动的及时性,对采购人而言,为了保障工作需要,及时性往往超越其对采购价格和采购程序方面的要求,这种"及时性"就是采购人所说的"效率",但它仅仅指时间上的概念,而忽视了政府采购的真正意义。

    《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的真正意义是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不仅指单纯的经济效率。这里就涉及到:"效率"与"效益"的比较问题。

    效率是指完成某件事的速度,速度越快,其效率就越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一般意义上的效率有所不同,政府采购实质上是一种政府公务行为,研究政府采购的效率不能简单化。而效益是在特定制度和目标约束下对效率的实现;同时,也包含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映出效益比效率概念内涵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效益"谈效率。政府采购效益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优势所在,没有效益,政府采购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政府采购的效益首先表现为直接的、有形的经济效率,更重要的是表现为无形的、广泛的社会效益,政府采购对抑制腐败,调节产业结构及分工等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

    效率应当以规范为前提,撇开规范谈效率可能会使政府采购工作步入误区。因此,对于集中采购工作的效率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把集中采购工作的效率同整个政府采购管理、运行体制相结合。政府采购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效率不如传统的自由采购高是正常的,实行政府采购就是要使采购规范化、法治化,而不是非要比自由采购更快。正确处理规范和效率关系是进一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政府采购既不能只讲规范不讲效率,否则规范就没有生命力,也不能为广大采购人和供应商所接受和认同,也不能只讲效率不讲规范,否则与政府采购宗旨相违背。要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只有努力在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上加强管理,不断创新,这才是保证政府采购这项阳光事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主体。有实际工作中,政府采购工作涉及的关系面较多,不同阶段的工作主体、利益主体不同,一个采购项目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要分别涉及咨询、计划、财政、行业主管等多个部门和方面,政府采购只是中间一个环节。而集中采购工作周期又必须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主要是同预算单位衔接,了解采购需求;二是组织实施采购时间,主要是根据需求拟订采购方案,组织实施采购;三是签订合同和供应商履约时间。复杂的程序及多方主体使集中采购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不能忽视"客观情况"谈效率。县级政府采购属"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既要在不同的条件下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率和较好的社会效益,又要满足各方主体需求,比起单一的分散采购时间长,约束多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是采购管理机构的第一任职责。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科学严密的程序,优质高效的运作,勤勉精业的队伍,才能全面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县级政府采购效率。


 
第一,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首先,严格审批采购计划和预算。从源头上降低采购资金,减少不必要的采购。虽然这项工作目前对县级采购机关而言有一定难度,因为政府采购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一部分,只有部门预算编制时才可能编制采购预算,而部门预算在县级一直滞后于预算的执行,也就是说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其次,在采购任务执行中,积极做好"采购"可行性审核工作,对不配套、不必要的采购予以剔除,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长期的采购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单位存在盲目采购现象,有些货物采购后长期处于闲置状况,抑或孬马配好鞍,抑或提前采购、过量采购,浪费了大量资金,针对这点应推进专家论证制,特别是大型采购更是如此。只有经过专家论证后的采购才能达到采购的最佳临界点,既满足采购人工作所需的必要采购,又最大限度地节约采购成本,这种办法在目前县级财政状况普通困难的情况下非常重要。

    其次,最大限度地集中采购时间。长期以来,县级政府采购活动存在随到随采购的现象,导致采购活动重复交叉,既增加了采购成本,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根据采购类别划分不同时段,把品牌相同、配置一致的货物集中统一在规定的时间内采购,这样就减少了多次采购的繁琐,又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也提高采购效率。

    第二,大力推行协议供货制度

    对于虽然具有通用产品性质,但不在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以内的小批量零星采购项目,不应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应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数家定点,同时向采购单位推荐定点供应商和定点产品,定点供应商根据投标时确定的价格或优惠率向采购单位提供货物和服务。对于县级而言,根据同一货物的不同品牌、不同规格来确定不同的定点供应商操作性不太强,但根据不同类别的货物来确定不同优惠率的办法还是可取的;同时要求协议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是当前市场最低价。当然,采购单位如果能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和售后服务,可以不到定点供应商处购买。实行协议供货制度,既方便了零星采购,又健全了本地市场,同时也简化了采购环节和程序。

    第三,合理确定集中采购范围

    县级政府采购机构不应当大包大揽,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采购方法。对于通用性质且具有规模效应的项目实行集中采购,而对于专用设备类(如医疗、教学专用仪器)等具有部门特殊需求的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部门集中采购。最后,对于虽然具有通用产品性质但指量或资金量较小的项目,不要纳入集中采购范围,而实行分散采购。譬如,电器设备3000以下,计算机设备5000元以下,以及2000元以下的小额采购。这样,既为采购人缩短了采购时间,提高了采购效率,同时也使集中采购机构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大型采购。

    第四,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创新采购方式和方法

    规范需要一定的程序来保证,但并不是程序越复杂就越规范,县级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能动性"。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简化程序也不失为一项好办法。加快采购运作、审批、流转等操作环节,对于一些不适合县级采购的方式,要适当创新,以达到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另外,实行网上竞价采购,相对县级采购面较窄这点,电子商务不失为一种提高采购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将来政府采购工作的发展方向。

    第五,加强采购资金的支付能力

    在实行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管理的前提下,县级采购机构在对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及支付能力认真审核后,由采购单位通过国库支付中心直达供应商,这样就避免了集中采购的违约风险,树立了政府部门诚信形象,另外也调动了供应商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采购项目的效益。

    第六,挖掘乡镇政府采购潜力

    把政府采购的触角伸向乡镇,培育采购规模新的增长点,改变现行分散采购、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整套完善有效的乡镇政府采购制度。

    第七,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应适应目前工作难度大,业务要求高的情况,强化危机意识,增强自身业务素质;同时,树立以服务为已任的意识,确实从各方面提高采购机构的办事效率。

    第八,明确责任,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也是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的一种办法。只有监督到位,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才能更好地发挥。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