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招标乱象考验执法的耐力
发布日期:2012-02-27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536
    招投标中被不断创造出来的各种猫腻,一点一滴地蚕食掉国家正式制度的权威性。
    这是一个让法治观察者深感无奈的时代,一些领域内不断重复出现的违规现象,一次次挑战着人们对于法治秩序的信心。近日,武汉地铁广告招标因舍高就低、幕后操纵痕迹明显被认定无效。有知情人举报,武汉地铁多起招标活动存在人为操纵、串标等违法行为。 
    不合资格的公司能够两次中标,直接原因是不良商企与权力的媾和交易,背后则是享有公权力的人贪心不死。而与一般性的政府天价采购相比,发生在公共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标腐败,伤害的不仅是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权利益和纳税人钱财,更会危害到不特定人群的公共安全。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旨在治理招标乱象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月初刚刚施行,武汉的个例便再次让公众的期待坠入谷底。即便立法部门对实践中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等问题了如指掌,即便法律法规详细列出了那么多禁止性条款,权力染指下的招标乱象总是能够不断滋生,以致北京某律师在代理一些政府采购投标项目案件后,得出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招标投标法继续施行已无意义。” 
    国家从立法上设计招投标制度,原本就是为了确保公平竞争、择优选择、防止腐败。然而,这种被认为是“三公”的招投标,在我国被引入立法以来,却并未从根本上堵住以往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吃回扣”等漏洞,反而形成了种种匍匐在合法程序外衣下的潜规则,招投标中被不断创造出来的各种猫腻,一点一滴地蚕食掉国家正式制度的权威性。 
    我们当然不能忽视秩序构建中的法律因素,对于难以根治的招标乱象,深层面有权力贪腐的文化根由,表层上也有制度本身以及执行中的疏漏,推行更加透明、更为严密的程序性约束必不可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到这样一个事实:招投标中,一些“行家里手”在长期的实践中会不断找到暗箱操作的“窍门”,这种对正式制度的消解与规避并无结束之日。而秩序的良好与否,则取决于正式执法与潜行规则之间此消彼长的毅力较量。 

    来源:京华时报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