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浅谈:政府采购安全从培养意识做起
发布日期:2006-10-26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205

    意识支配行为,行为反复强化形成习惯,习惯不断蔓延成为规则,规则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风气。只买贵的,不问价格;只用洋的,不管安全,已成一种采购惯性与消费时尚

    编前时隔4个月,跟随国人的冷思考,本报在进行更深入采访、掌握更多信息、进行更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再次推出《联想安全门事件冷思考》系列报道,希望能进一步引发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推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本组报道共分上篇“国家安全篇”和下篇“国货篇”。今天刊登国家安全篇的第一篇。后续报道将分六次连续刊登。也欢迎广大读者就本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性的探讨。

    “当得知国务院将从一家中国公司采购PC,而且其中至少有900台PC将用于机密网络时,我感到非常不安。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可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威胁到美国在安全IT基础设施上的投资。”

    这不是推理小说的片段,而是美国共和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为推动美国国务院出台“将不会在机密领域使用联想PC”的规定,向美国政府发出的呼吁。

    草木皆兵

    美国官员媒体有唱有和

    美国人对安全的敏感度和责任心令人叹服!联想中标公告甫一发布,美国国务院“美中经济审查委员会”的两个官员就出面叫停,惊呼使用联想电脑会“危害国家安全”,只要在电脑中安装特殊硬件和软件就可搜集美国情报,等于给了中国一个对美国使领馆机构进行监视的机会。他们还联合美拨款委员会的副会长、FBI首脑、国防部长等美国重要官员,一起反对联想为美国政府供货。

    美国许多媒体也跟风质疑。《纽约时报》引用“美中经济审查委员会”主席沃策尔的言论大声质问:“如果你是一个外国情报机构,在得知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正在从你们国家的电脑公司采购16000台电脑时,难道你会放过做点手脚的机会吗?”

    遭遇国外媒体和官员的“围追堵截”,联想并非国内第一家企业。美国也不是排斥中国产品的惟一国家。从彩电到打火机,从服装到鞋帽,从水果到蔬菜,在日本、在欧盟,中国产品都曾受到打压。挑起事端者往往是国外的个人、媒体或协会,但其主张通常都以政府及时、有力的支持行为为后盾。在联想事件中,弗兰克?沃尔夫不无炫耀地表示,他提出建议仅20余日,就收到了国务院将采取必要措施的回复。事实上,美国政府也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

    联想花了12多亿美元买了IBM的一件美国“衣”,又花几亿美元从因特尔买了一颗美国“芯”,还花12亿美元向微软买了一个美国“魂”,尽管从皮到骨都“美”味十足,但终因源自中国,便无法博得美国的信任。“美国政客此次的确有些小题大做,可其敏感的意识、谨慎的态度,值得中国人学习。”一位IT业资深人士说。

    习以为常

    我国政府部门门户大开

    那么,面对如潮涌来的外国产品,中国人的安全观念如何?我国的安全底线究竟在哪里?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政府采购立法专家刘慧认为,美国对国家安全高度戒备的做法为中国敲响了警钟。她说:“美国政府很少采购我国的技术产品,所以买16000台我国品牌的电脑就成了惊天大事。相比之下,我国政府部门采购涉及国家安全的产品,又岂止是电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害政府部门,如四大国有银行和电力系统等,成千上万台核心设备都是购买的外国品牌。习惯成自然,很多人并未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相反,不买外国的知名品牌而选国货,似乎反有理亏之嫌。如果联想事件能唤醒国人的安全意识和国货意识,催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迅速出台,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接触各级各地政府采购官员,大家共同的苦恼是,政府部门的思维惯性几乎从上到下都是只选最好的、最贵的、最知名的国外品牌,根本不顾及其国家安全。多数采购人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崇洋情结,非国外品牌不用。在一些部委招标中,如果同方和戴尔碰面,往往戴尔胜出;华为与思科同台竞争网络设备时,夺标的基本是思科。

    根据商务部《2004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统计,截止2004年,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产品就已占中国市场的50%以上;美国因特尔公司占据CPU市场的85%;美国思科公司的集线器、转换器和路由器占60%。戴尔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也发展迅猛,尤其得到了中国政府采购的大力支持,2002年~2003年,中国地方政府的电脑采购仅增长24.4%,而戴尔在地方政府的销售量却上升85.1%。另据有关机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各部门采购的各种电脑产品中,外国品牌赫然占据了采购总量的半壁江山。事实的另一面是,中央国家机关的电子政务网上运行的核心资料,全部属于需要高度保护的国家涉密信息资产。

    对此,一些业内专家不无忧虑地说,部分国人对国外品牌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即使不以美国“草木皆兵”的安全观衡量,后果也将不堪设想。观念需要逐步培养,相关的法律政策却应当及时出台。国人期待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以法制和政策为刚性手段,迅速扭转崇洋媚外的消费习惯,强化国人的消费安全意识,清晰地描绘出我国的安全底线。

    注重安全

    培养意识至关重要

    “当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能光空喊,一定要及时采取具体的措施。在自己还拿不出响当当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产品时,就要及时拿出硬措施,守住安全关口。所以关键还在人,在于人的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没人及时制定相关政策不行;有了政策没人落实不行;政策不落实没人查处不行;查处后不做出相应处罚也不行;查出问题不积极探讨解决的对策还不行。”说到国人的安全意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彦凯认为,从上到下用“淡薄”两字描述都不为过。

    刘彦凯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在政府采购实践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政府用户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如果说,国货还停留在“丑小鸭”阶段的时候,不愿选择还可以理解。但不少实例证明,我国产品已完全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却仍然遭受无端排斥。

    法律规定政府采购承载着重要的政策功能。实际上,我们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意义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采购时,个人私利和部门利益每每从中作祟,置国家安全于不顾。不仅是政府用户贪大求洋,不考虑国家安全,盲目偏好外国品牌;即使是个别采购部门,有时也忽视自己的身份,不避“瓜田李下”之嫌,以直接接受赞助等形式与某些国外品牌走得很近,把政府的需求信息及组织机构信息拱手让人。

    意识支配行为,行为反复强化形成习惯,习惯不断蔓延成为规则,规则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消费文化。只买贵的,不问价格;只用洋的,不管安全,已成一种采购惯性与消费时尚。在这种氛围下,如果有谁去买国产品牌,不被怀疑为“有病”,就被猜测为与国产品牌有不正当交易。谁还会去干这种傻事?某省财政厅工作人员用的电脑是清一色的外国知名品牌。该省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坦言,不敢买国产品牌。买洋品牌,出问题是品牌的原因;买国产品牌,出故障就是采买者的原因。看来,“买洋货有理”似乎已成为一种潜规则,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会遇到更激烈的竞争,开放的市场将面临更多国家安全的考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规则中如何保护国家利益?如何把安全紧紧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让安全意识在头脑中牢牢扎根,无疑是行动的第一步!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