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安徽省省委书记张宝顺通过人民网与网友交流了关于小麦良种政府采购的相关问题。
张宝顺认为,小麦良种政府采购的多年实践是成功的:一是促进了小麦连年丰收。安徽省小麦单产连续7年丰收、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良种补贴统一供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了小麦品质优化。由于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安徽省小麦优质率达到80%,政府托市收购二等以上小麦比率从2006年的41%提高到2009年的82%。
三是节约了购种成本。由于统一采购的最高限价远低于市场价格,并且实际采购价格也远低于最高限价,在补贴之外,每年通过招标采购为农民节约0.5元/斤以上的成本。
四是保证了种子质量。招标采购对种子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了质量责任,在供种时按照2.5万公斤一个样品抽检,并由省种子管理总站统一组织田间种植鉴定。同时,经过激烈竞争,中标企业均为大中型种子企业,既保证了大规模统一供种,又保证了种子质量。
这一措施实施多年来,受到了小麦主产区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农业部、财政部也对此给予肯定。张宝顺同时表示,在小麦良种招标采购中仍有待完善之处,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对于网友留言中提出的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安徽省有关部门将密切关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定严肃处理。
据悉,该省2011年小麦作物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在小麦优势产区实行售价折扣补贴方式,由安徽省财政、农业部门负责统一组织政府采购。经认真核实,该省优势产区31个项目县的小麦种植面积为3900 万亩。
又讯7月8日,安徽省政府采购网发布小麦优势产区良种推广补贴采购项目公告,标志该省2011年小麦良种采购的相关工作正式启动。受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委托,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就该项目进行采购。《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从采购中心了解到,该项目预算金额约12亿元,共分71包,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完成。
“谈判将采用两轮谈判、三轮报价的形式进行,谈判时‘一对一、背靠背’,各供应商之间不得相互透露谈判情况,否则将被取消参与谈判的资格,直至整个项目重新采购。”该项目负责人周启安表示,价格是谈判的重点。采购文件对小麦良种也作出了最高限价的规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和省财政厅会同物价、科研、教学等部门,根据良种繁育、加工、经营、品种权转让等因素,测算出采购小麦种子的生产成本,合理确定采购良种的最高报价,无论采用何种评审方式,成交价格均不得高于最高限价。
来源: 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