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问题图书进校园 谁抹黑了政府采购
发布日期:2006-10-08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50

    贵州省金沙县一中图书室所藏6万册图书,超过六成是非法出版物,一些还涉及迷信、色情内容;罗甸县两所学校,近4000种为一号多书或一号多种系列图书;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几所中学,数万册有明显问题的劣质图书摆上了书架。

    问题图书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校园,而这些图书全都是经政府部门招标采购的。这无疑给政府采购抹了黑,严重损害了政府声誉和形象。可追究起责任来,恐怕相关当事人难辞其咎。

    一是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令人纳闷的是,各地政府为何执行公开招标的采购程序,采购的却是问题图书?质量标准确定、投标资格审查、招标程序控制、签订采购合同、验收结算等都是由谁把关的?难道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都是“瞎子”?对劣质图书为何视而不见?既然贵州是个贫困省,很多县财政穷得丁当响,购书经费普遍不足,那为何采购问题图书却如此奢侈?这不是浪费国家资财吗?明显各相关职能部门不严格履行职责,监管形成“真空”,导致不法书商“投机取巧”。

    二是学校“饥不择食”,责无旁贷。学校购书目的就是为了达标验收,而教育部门验收的硬性指标是学校“生均图书册数”,对图书质量没有什么要求。因而学校采购需求只有数量要求,招标前不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不定质量标准,招标后不验收,以致采购的绝大多数是问题图书。然而,学校为了验收达标,权宜“滥竽充数”,多多益善,连进校的图书质量和内容都不过目,只是抽查,粗略地看一看,能不出问题么?学校把责任完全推到政府及集中采购部门身上,明显在逃避责任。

    三是政府采购中心糊涂采购,极不规范。首先,采购需求不严格把握,采购标准不明确,招标文件编制粗糙,从而有如此糊涂的采购。其次,执行采购程序不严肃,采购质量把关不严。对采购合同的履约验收,敷衍塞责,没有邀请新闻出版部门把好验收质量关。再者,对市场行情不熟,对采购效益要求过高,一味地追求低价便宜,节约资金,这与质量决定价格,“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的价值观念相背离的,使中标的书商为不做“亏本的买卖”“逼上梁山”,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图书质量可想而知,自然使以合法程序购回非法图书变为既成事实。

    四是评标专家“瞎眼评标”。首先没确定图书采购的质量评价标准,再是没有对投标文件要求进行资格性和符合性评审,轻信供应商的自我表白,无异于“闭着眼睛”评标,对不良书商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仅仅关注价格因素,以最少的钱买最多的图书,没有综合所有的评标因素,评标质量难以保证,中标结果难以客观公正。

    为此,学校图书采购工作务必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要保障图书采购资金,保证图书质量至关重要,切不可因地方经济贫困“囊中羞涩”而因小失大。二是从确定采购需求、采购方式、资格审查、执行采购程序、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验收、结算、效益评估等道道把关,环环紧扣,要严格图书采购程序,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神圣的职责,强化图书质量的监管,打造政府“阳光”形象,切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流或者放“马后炮”,不能让问题图书“丑剧”再次重演。三是要加强评标专家的管理,强化培训学习,提高执业素质和评审水平,明确评审责任义务,强化行为约束,促进依法评审、公正评审,确保评标质量。四是要加强中标书商履约情况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加大对书商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增大中标图书供应商的失信违约成本,对其不良行为面向社会公开曝光,取消其图书采购市场准入资格,让不法书商无机可乘,确保采购的图书质量好、正版化、内容健康、价格优惠,维护好政府采购声誉和形象。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作者:宋勇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