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探讨:评标专家们丢失了什么?[上]
发布日期:2006-09-26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92

    今年八月份,苏北三市相邻五县区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业务监督人员相聚一室,共同探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其中,评标专家的表现和管理问题成为这次研讨会的议题之一。会上,四个单位列举了四宗投诉案件的经过和处理结果,人们为某些评标专家“严重缺乏责任心”忧心忡忡。为此,笔者也就这个问题,联系实际,从某些评标专家的工作表现、原因及其管理方面问题谈已一孔之见。

    一、具体表现:

    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在招标人组织清标小组开展工作时,有的评标专家看看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符合性、响应性的条件,掰掰各投标文件,审而不查,查而不核,草草地排出名次,结束清标工作,结果投诉不断。在四个投诉案件中有三个是投诉中标人资格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项目经理是工民建二级资质而不具备招标文件要求的市政二级资质;企业和项目经理没有类似工程业绩证明资料;造价工程师不是本企业人员,且没有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供聘书和聘用合同书;项目经理单位与投标企业不对应,没有附注建筑管理部门权威证明,只能说明不是投标企业人员,属于挂靠行为。

    避实击虚,怕恼人。在工程项目采用工程量清单施工招标投标的评审中,有些专家花大量时间、精力对各投标人资格进行符合性审查(实际是重复劳动)后,不对投标文件的商务标部分进行详细评审,该换算的,不换算;该澄清的,不澄清;该补正、修正的,不补正、不修正;若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招标项目,有些专家不对与该价格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特别是应该怀疑低于企业成本价的报价,不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明,担心过于认真会让投标人产生意见。

    附言趋势,迎合招标人心理评定。在评标委员会对各专家成员的意见进行汇总时,招标人代表抢先带观点发言,并且对评标专家抛出增加评审费等利益承诺时,有些专家们就再找低价或次低报价投标人的“茬子”,特别是在“经评审,有效投标不足三个使得投标明显缺乏竞争,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全部投标”的问题上,即使采用“各个评标委员会成员一张纸,将自己的评审意见和理由写清楚”或者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评人情标的现象难以避免。

    放弃法令,变样评审。评标委员会组建后,评标委员会负责人对各评标专家进行分工,每人一份或两份投标文件各自进行评审,既评商务标,又评技术标,一二个小时功夫,粗粗的罗列了几点意见就等待向负责人汇报,最后毫无疑义地确定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开始填写《评审报告》。

    二、原因

    制度不健全,管理规则的针对性不强。大多数单位对评标专家的日常管理就是《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规定》(国家计委第29号令),没有具体的管理细则。对评标专家的通知、到达指定地点的时间及专家的回避等信誉考核、专家每次评审情况的能力考核或年度考核没有书面规定,更谈不上建立的评标专家档案,至于个人申请书、报名表等资料只能是上级审批部门有,而专家使用单位没有留存。所以难免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 

    培训缺乏针对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近年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管机构都能按照市政府采购处统一部署,开展集体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不少,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暂行规定>>以及省里规章制度,泛泛而谈的多面手,缺乏针对性,缺乏吸引力,同时对如何评标、在评标中遇到对难点问题该如何解决、专家常见病等问题涉及太少,可以说训前缺乏调研或调研不周,没有找到评标专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时间一般两天,除去报到半天,只有一天半时间,偏短;参训率不高,有些县、区参训率不足60%。此外,专家学习态度也不端正,课堂纪律偏差,百十人的课堂走到不断,嗡声不绝,劲头不足,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同时,培训讲师应是抛砖引玉,专家们应该以自己钻研为主,可是许多专家学而不透,术业不精。尽管大多数县区为了解决急需解决的评标困难,各自开展了培训,只是可数的几个骨干,长时间如此下去,这很容易形成“评委”为“常委”,很难保证其公正评标,这是非常危险的。

    冷热不均,常态管理不到位。有的县区对专家只是培训时提要求、谈计划、讲措施,而在日常工作中,计划不成文、不上墙,抛置脑后而无人抓落实。

    保密措施差,让专家缺乏安全感。有些招标投标代理机构在组建的评标委员会成员到位后,指定一个评标委员会负责人,就开始进入评标程序;有些地方评标现场人员混杂,不仅有招标投标监督机构人员和代理机构的服务人员,还有项目主管部门人员、人大政协人员、招投标行风监督员、职工代表,这么多人在评标现场难以管理,前十分钟肃静,接下来声音越来越大,加之手机响声不断, 还有的人进出频繁,干扰评标因素太多,这种环境严重影响评标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对评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澄清时,有的监督人员不时插嘴,难以对评标专家的发言保密, 发言人的担心监督人员一旦透露出去,会造成不应有的矛盾,甚至会影响人身安全。某地一评标专家刚出评标现场就被投标人“饱扁一顿”的传闻,不能不让专家们提高警惕,尤其是这么多监督人员在场,难免会谨慎发言。

    监督不严,老好人思想严重。有些招标投标监督机构人员在职不尽责,出勤不出力。不及时纠正评标委员会的错误做法和专家评标的不良行为、不制止非招标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带有倾向性的言行”等不当行为,严重干扰了评标过程的客观公正性。面对现场出现的非正常情况,监督者不能“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招投标监督机构人员存在意气用事,因与其他监督机构人员的亲疏关系不同导致监管标准的不一致,该监管时“突然”缺位。(待续)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作者:明  炜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