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如何加强评标专家管理
发布日期:2011-03-10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072
    据了解,根据评标办法,评分时评审专家对投标人的标书分别打综合分,最后根据平均得分的高低来决定中标人。导致招标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招标投标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体系不完善无疑是一个关键原因。

  评标专家缘何集体“落马” 

  一家电梯公司,20余万元财物,却让7名在业内享有盛誉的专家触犯法律

  安徽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力公司”)在前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多个电梯采购项目的竞标中独占鳌头,这其中藏着不可告人的猫腻。

  上个月,合肥市庐阳区法院就发生在该市的招投标评委受贿窝案相继作出一审判决。由于受贿数额不大,积极退缴全部赃款,当事的这7名专家均因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被判处拘役六个月至二年半的有期徒刑,并宣告不同期限的缓刑。

  为蝇头小利出卖良知

  合肥市招投标中心由合肥市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和产权交易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四个部门合并成立,该中心在册的这7名涉案专家在特种设备领域都有着多年的从业经历,他们不是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就是一直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事特种设备监察工作。其中四人现在已退休,年龄最大的有67岁,最小的也有47岁。

  由于在合肥电梯行业电梯采购类专家数量仅有16人,大家之间又多是一种熟人关系,即使不是熟人关系,也难免有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受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委托后,尽管他们常常分别在不同的电梯采购项目中担任评审委员会组成成员,但投标单位很容易摸清脉络,找上门来,并有机会通过行贿手段买通全部或较大部分专家。

  谭燎原是最早接受康力公司贿赂的招投标评委。 2007年9月,谭燎原利用担任“和平家园”项目电梯招标事项的专家评委的职务之便,受康力公司负责人夏某的事先请托,故意提高参加投标的康力公司评分分值,为康力公司增加中标概率。事后,夏某为感谢谭燎原,请其在合肥市一家大酒店吃饭,并送给谭现金1万元。

  除了自己极力帮助康力公司中标外,谭燎原还热心为该公司跟其他评审专家牵线搭桥。孙伟敏即是其中之一。 2008年6月,孙伟敏被合肥市招投标中心抽选为合肥市政府采购项目“碧水雅居”小区电梯采购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评标前,谭燎原请孙伟敏对投标单位康力公司给予关照,并称事后康力公司会“感谢”的。孙伟敏答应帮忙,并在评标中为康力公司打了较高分,最终使得该公司中标。 2008年7月的一天,夏某送给孙伟敏1万元。

  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的良知和人格,7名在业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归案后对此都懊悔不已,直称自己“太糊涂”。

  松散式监管造成漏洞

  工程建设和诸多采购项目是从招投标开始的,而招投标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这其中评审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是否能做到客观公正和清廉如水将至关重要。

  据了解,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在接受购买方委托采购项目后,发布招标公告,并成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由四位专家和购买方代表一人共五人组成,而专家评委则从中心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被抽中的专家评委在每次评标前半天也才能知道自己入选。这样的制度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评标时的人为因素干扰。

  据一名涉案评审专家坦白,尽管电脑随机抽选增加了入选评审专家的不确定性,且留给投标单位“做工作”的时间少而又少,但在电梯采购方面的专家就那么几个人,彼此之间又都比较熟悉,只要投标单位联系到其中一名专家,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其余专家。

  评审专家库人员数量偏少,这是招投标评审制度所存在的一个漏洞。据介绍,在合肥,电梯采购类专家数量仅有16人,且其中有3个专家就来自于同一个单位。因为专家人员数量很少,使得投标单位在经济上有能力、有机会通过行贿手段买通全部或较大部分专家。

  某个领域的一些企业对于涉及自己企业的那些评审专家平时就经常联系,放长线搞“感情投资”,一旦到关键时刻,那些评审专家肯定会有所倾斜。随机被抽中的评审专家名单难以保密,一些善于“钻空子”的投标单位总能有机会在投标前即获知评审专家名单,从而在评标前就实现了行贿行为。

  据了解,根据评标办法,评分时评审专家对投标人的标书分别打综合分,最后根据平均得分的高低来决定中标人。这样,个别被买通了的评审专家打高分或打低分都会影响到投标单位的中标概率。

  据办案人员介绍,从目前看,专家入库后,对其的监管不是十分到位,比如没有建立专家评审业绩考核体系,对于那些有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业绩考核不理想的专家怎么进行惩戒,没有配套的制度加以规定;还有,这些入库专家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招投标中心对其的管理基本上是松散式的,没有经常对其加强廉洁自律教育。

  治本还需溯源头

  据办案人员介绍,此案既暴露出招投标评审制度设计的缺陷、有关方面监管的缺失和一些领域专家评委道德操守的缺损,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国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招标投标信用体系不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

  导致招标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招标投标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体系不完善无疑是一个关键原因。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监察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宣告了我国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的确立。据介绍,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公告制度适用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以及评标委员会成员违法行为所做行政处理决定的记录进行公告。

  这种“一地受罚,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无疑可以扩大社会监督领域,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促进企业自律,真正让违法者受惩,守法者受益,从而最大程度地阻断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腐败链条上的“源头性环节”。

  不过,要使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尚需逐步在细节上加以配套。从合肥招投标评审专家受贿窝案的发生来看,首要的是要尽快建立专家评审业绩考核体系,加强与评审专家所在单位的联动管理,定期通报评审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对那些有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业绩考核不好的专家,要及时清理出库,并不断补充新的评审专家。同时要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起终身资格限准入制度,并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一旦投标人因违法行为而被公告,就要对其终身禁入,真正让其不敢、不愿行贿。

  此外,评标办法也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比如分类限制评审专家打分的自由裁量权,对专家打分过高、过低都应当书面备注说明理由,同时建立起必要的审查机制,如发现打分异常,则自动启动这一审查机制并视情作出处理。还要严格信息管理,减少投标人获取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机会。

     来源:中安在线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