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为何纳税人对药品采购“一筹莫展”
发布日期:2006-08-24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50

    白衣天使在人们的眼中曾是爱心美丽的化身,可如今曾经的光环都失色了。“看病贵,看病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大背景下,看到白衣天使我们的纳税人,却是皱紧眉头,一筹莫展。医患矛盾急剧恶化升温。
缓解医患矛盾要从源头上解决。“难”主要是“贵”的因素。所以从药品的供货渠道源头,规范药品的采购,降低药品的采购成本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从2000年2月开始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试点,旨在依靠集中、大规模的采购数量以获得最优价格和服务。到目前为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已有了6年多的时间,把药品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畴,由政府介入欲集中药品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为纳税人谋更多福利,本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而今却衍生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主要原因不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不适合,而是目前制度上的不健全不科学;同时还存在药品流通模式上的漏洞,让纳税人皱紧了眉头。

    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让纳税人 “一展眉头”不仅需要规范药品采购,而且要规范药品流通模式,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从药品招标采购角度看:

    1.严格审核药品竞标主题资格
    目前招投标过程中,评审机构对药品质量的把控,主要是通过审查药品批准文号、GMP认证和药厂提供的近期质检合格证明文件。“仅仅靠审查文件,缺乏实质性审查的配合,无法控制企业的实际生产行为,当然也就控制不了药品的质量。” 重庆长龙实业集团董事长刘群说。因此,需要审核证明文件的同时,注重聘请专家对药品的质量严把关。

    2.药品招标评审专家要科学打分
    各地组织的药品集中招投标委员会,成员多为当地医院药剂科主任和有关专家。刘群认为,由于一次集中采购药品多达数千种,招投标委员会根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检验,只能凭感觉打分,“谁的品种临床开单费给得高,专家们就给谁打高分,这种凭感觉打分的荒唐做法滋生了各种腐败行为。”科学打分才能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筛选出更优质的药品供应商。

    3.规范中介机构的收费项目
    中介机构是药品招投标另一个获益群体。据了解,目前收费项目繁多,有评审费、履约保证金、投标保证金、进门费、管理费、入围费、专家评审费、中标服务费、药品质量检验费、会务费、场租费、磁盘费、网上招标培训费等,合计多达数十项。药品集中招投标制度养活了一批中间人,却将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加重了老百姓的医疗费用负担。因此,药品招标中介机构的收费项目繁多,也是让纳税人皱紧眉头的重要原因,必
须加大整治力度。

    从药品流通领域角度看:

    1.减少药品的流通环节
    药品流通涉及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政府采购、中介机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个人行为等多个环节,多环节的流通是药品到了纳税人手中时,成本已经翻倍。中间可以省略环节能省则省。直接和生产企业挂钩,中间的经营机构、中介机构都是可以跨越的。市场时机成熟的时候,有更好的方式时,政府退出药品采购也是可行的方式。

    2.剥掉层层回扣的外衣
    为何普通药品到了有处方权的医生手中,开出的却是批发市场近10倍的价格?业内医生言,只要“以药养医”的体制不变,使用这种“回扣药品”情况就不会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医生的回扣和医院的药品收入是成正比的。药商、医院、医生都有好处,层层剥削,药品到消费者,纳税人手中的时候不变成“稀世珍宝”才怪。

    在注重规范政府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同时,不可忽视对医药购销本身制度的整治。这样,才可以还白衣天使美丽本色,使纳税人一展眉头!

来源:国匙网      作者:张艳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