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天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评论:政府采购不能做“市场瞎子”
发布日期:2006-08-22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65

     一个服务器,政府采购价格38000元,市场价却是31000元,政府采购价高出市场价近三成!近日,在广州市人大代表与采购人就《政府采购法》相关问题召开的座谈会上,采购人普遍反映政府采购的部分商品要高出市场价,而且采购时间和周期过长。

    政府采购价高于市场价的问题,在许多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近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因而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及成效已经大打折扣。显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违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初衷,《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集中采购的第一要求就是“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那么,为什么政府集中采购会经常违背制度设立初衷呢?

    笔者曾经作为采购单位代表两次参加过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的政府采购,采购物品是电脑和投影机。以笔者的亲身体会看,政府采购价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采购基本上与市场脱节。

    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是,在集中公开开标后,就进入评标阶段,由采购单位代表与有关专家共同组成评标小组进行,在熟悉各供应商投标情况下,进行表决前的询价,要求被询价的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并有关采购的物品性能、质量、服务等问题接受专家小组的询问,最后由专家小组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购价的最后形成并不是由社会大市场决定的,而是由某批集中采购物品的招投标“小市场”决定的,即在数个符合条件的投标供应商中选择报价最低者。

    显然,政府集中采购这个“小市场”既可能与社会大市场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而由参加投标的几个供应商来操控。而我国当前的政府采购的实际状况则给供应商操控提供了方便条件。一方面,政府采购机构没有能力真正了解市场行情,因为它们既没有技术保障,比如与权威市场信息机构联网,共享市场交易信息,也没有相应的组织保障,比如组织专人提前了解进行政府采购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评标专家的组成也不能保证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因为多数情况下都是聘请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具体业务部门的专家,而不是市场方面的专家,因此,专家们只能从性能配置上对质量及是否符合采购要求把关,而无法保证采购价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购价就完全取决于供应商集体的“手下留情”了。

    看来,政府采购“小市场”与整个社会大市场的严重脱节,是政府采购价远远高于市场价的最根本原因,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决定交易是否成交的人并不了解市场。为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作用,实现政府采购价低于市场平均价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相应制度,让政府采购机构“耳聪目明”,建立市场交易实时信息系统,及时把握市场行情,避免被供应商集体“绑架”。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李克杰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