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朱剑红]: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本期的“经济热点名人访”栏目。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人民日报经济部记者朱剑红,今天很高兴请到的嘉宾是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先生。他将和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近期的经济热点问题。 [09:27]
[主持人朱剑红]:王主任,请您向我们广大网友问个好。 [09:28]
[王小广]:网友好。 [09:28]
[主持人朱剑红]:王主任,今年5月份,各项主要的经济数据已经陆续都出炉了,比如CPI同比降了1.4%,PPI同比降了7.2%,5月份的贷款也超过了6000亿等等,我们想请您根据这样一些数据分析一下宏观经济的形势。 [09:29]
[主持人朱剑红]:首先,您认为我们5月份的数据情况,怎么样解读呢?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走出了底部,企稳回暖的趋势能不能确认? [09:29]
[王小广]:底部越来越扎实,我们很多的指标已经开始转好,而且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别是一部分和政策相关的。我想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09:30]
[王小广]:5月份主要是在强化方面,就是我们讲的投资,工业回收已经连续三个月7%以上,显示出底部比较扎实。 [09:31]
[王小广]:我想现在还不能做一个明显复苏的判断。原来跌了很多以后,有一个强劲反弹,特别是在政策的作用下,我们的前期四万亿投资,包括一系列行业的振兴规划,一揽子的刺激方案,这个效益已经显现。一季度已经显现。早期经济专家预测,三季度可以显现,但是现在一季度就已经显现了,说明我们的力度非常大。二季度进一步显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比一季度显现得更多。我觉得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投资。还有工业,以及一些市场,比如汽车市场、房地产市场。我觉得更多的反映了我们的政策效应。 [09:31]
[王小广]:但是市场还在调整之中。为什么我讲它还需要再进行调整,然后到明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进入一个强劲的复苏。现在市场的这些指标还不是特别好。比如出口的数据、消费的持续性怎么样,现在消费还不错,人均消费还在15%左右,这是相当高的,但是未来会不会稳住,我觉得这是取决于未来复苏完全走稳的一些信号,但是我们现在主要还是政策面效应的显现。 [09:33]
[主持人朱剑红]: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具体的指标情况。首先谈一谈工业增速的问题。这是经济数据里面非常亮的一个点,但也是一个议论比较多的点。5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增速达到了8.9%,增幅比4月份加快了1.6个百分点,这样一个增长速度,也是去年10月份以来增速最高的一个月。尽管我们认为有一些回暖的迹象,这是回暖的一个主要表现,但是也有很多人质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认为从电力消耗这样一些数据来看,我们的工业增速没有这么高,国家统计局也做出了回应。对这样一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怎么样理解发电量下滑、用电量下滑,但是我们的工业增速却在回升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 [09:34]
[王小广]: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实际上连续三个月到了7%以上,也就是从3月、4月、5月,前两个月没有。实际上前两个月已经出来了,我一直认为,工业相对滞后于投资。现在看起来,投资的带动效应在工业上显现了,我认为,这是应该能看得到的。因为早期的时候,它产生一个很大的矛盾,我一直认为,投资带动了库存,库存是原来已经形成的,所以它不需要耗能。我的理解,有一个时差,不完全同步。这次复苏是投资刺激在先,然后它显现。所以我觉得中间的矛盾,可能有人觉得大了一点,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呢?因为原来产能过剩行业还是比较严重的,出口放慢以后,可能现在投资把这些库存拉动,但是它不耗能,我觉得这是第一个解释。应该说它消化库存了,不耗电,你是增长,但是我还是负增长,为什么负增长?我不耗电。因为工业大耗电。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一个原因。 [09:36]
[王小广]:第二个原因,有些行业开始出现强劲的增长,比如汽车。房地产也算这一块。我们讲的市场,特别是汽车,汽车行业很大,它带动非常大。因为它在我们工业里面排在前三位的,它的波及效应比其他行业大,钢铁行业也是大行业,汽车行业也是大行业,电子通讯行业也是大行业。所以这就是前三个。汽车排在这三个的位置,它不光是直接贡献大,更重要的是带动效应也高。这样会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长比较快,贡献比较大。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不太耗能。中国的汽车,5月份是110多万辆,我们现在连续几个月都是100万辆,按照100万辆的数字,全年下来,平均突破1200万辆了。但是现在肯定是突破1000万辆,可能接近1100万辆。所以我觉得,汽车强劲的增长,政策的刺激和它的内生的因素,强劲增长不一定带来能耗的上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汽车更多的是组装、进口部件,都是在国际产业链上。我就举这么一个产业,也许还有其他的产业。 [09:38]
[王小广]:第三个理由,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工业增加值统计数据是不变价,8.9%,但是民意的价格,应该是比较低的。因为我们的PPI已经是负增长,这个月PPI跌的最多,下降是7.2%,不到两个点的上升,就是民意不到2个点的上升,当然我们的发电量已经恢复了。我觉得,这也是趋向于一致了。价格是负增长,我是2%的增长,等于把7.2个点加上去,就基本上都有所增长了。这个矛盾至少已经缩小了,我觉得差不多了。 [09:39]
[主持人朱剑红]:差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09:40]
[王小广]:我觉得现在基本上是吻合的了。 [09:40]
[主持人朱剑红]:现在反映的统计上的数据,您认为还是接近真实情况的? [09:41]
[王小广]:我觉得应该是。也有我开始说的滞后的效应。先投资,后工业增加,它在恢复,电力也在恢复之中。 [09:41]
[主持人朱剑红]:接下来我们谈谈物价这个指数。去年全国上下都在和通货膨胀做斗争。去年最高的时候,一季度达到8点几的升幅,今年是相反的局面,CPI、PPI出现双负的格局。有人注意我们防止通缩的风险。现在也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大,认为前几个月我们信贷增长过快,特别是由于国际上美元贬值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可能又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您怎样看待这样一种形势呢? [09:44]
[王小广]:通胀和经济的关系、和货币的关系,我一直有一个独特的分析。我和很多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包括通货膨胀的时候,包括现在通货紧缩的时候,我都是按照我的一套逻辑。 [09:45]
[王小广]:我认为,从90年代以来,全球和中国都处在一个相对低通胀时代。货币政策当然是相对宽松,利率也偏低,当然价格也偏低,这是长期趋势。70年代、80年代上半期,全球是高通胀,90年代中期以后到现在,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有结束。我一直认为,整个大的环境是全球的低通胀,中国上一轮增长经历低通胀,后来有两轮物价快速上涨,大家认为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持续性不强,为什么?因为它的长期趋势是低的。这是一个趋向性的东西。 [09:45]
[王小广]:还有一个,一定要知道价格和货币的关系,它是有两个价格在起作用。一个是实体的CPI,就是我们讲的通胀。一个是资产价格,房价、物价、期货市场,但是它反映的和PPI有关联,特别是商品期货,它和PPI有关联。所以它实际上是实体和虚拟的两个价格。它的货币供应量会影响哪个强。这个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 [09:45]
[王小广]:到了90年代,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虚拟经济增长了,它对货币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且更容易消化货币供应量,就是多了可以消化了。而实体没有,因为实体有一个特点,为什么我前面讲那个趋势呢?它是供大于求,一直是持续的。PPI上涨,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供不应求,这样就造成了一轮上涨,然后很快会下来。货币就像一个池子,到底往哪里流,我觉得很重要。 [09:45]
[王小广]:我的观点是,9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是流向虚拟经济,它会对虚拟经济造成压力。通货膨胀实体经济,我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不大可能发生,而且经济繁荣期的时候,它的力度也不够。 [09:46]
[王小广]:2004年的时候,第一是粮食价格,当时我们有四年减产;第二是猪肉,也是造成了带有自然灾害性的。因为猪瘟疫,正好和市场结合在一块,再加上当时的成本,几个因素交织以后,大量减产。2007年减产了9%多,那是相当大的,减产2%都不得了。这是爆发性的,和货币关系不是特别密切。判断通货膨胀的人认为货币和价格的关系一定牵涉到CPI上,我想不会。 [09:46]
[王小广]:去年那么高通货膨胀的时候,我可能是国内很少人在3月份的时候说,高通胀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半年。我说到2009年没有人讲通货膨胀这个词,但是我当时说只能是通货紧缩,所以我还认为,真正搞的不好,就是整个经济失衡的话,会造成实体经济通货紧缩。 [09:46]
[王小广]:但是今年中国会不会通货紧缩呢?我还不承认。因为我觉得,5月份数据CPI下降1.4%,这几个月大概都在负1%到负2%之间,没有超过负2%。我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调整。因为同比去年涨的多,现在调到1%多,这还不合理吗?这是合理的。但是真正通货紧缩,要持续低于2%,就是下降持续了2%以下。很早以前,我就讲这个标准。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在经济需求萎缩,外需萎缩和国内经济调整的情况下,它要持续地低于2%;第二个标准,持续半年以上,才能叫做通货紧缩。但是现在我认为,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是一个合理的调整。现在可以说,实体经济通胀、通缩都无忧。我认为,现在是无忧期。我们没有看到全球需求回升的趋势,国内需求也谈不上金融繁荣期加速。所以实体经济不会有这种反应。但是可能有资产价格方面的反应和影响。我们只能看到这么一个关系。 [09:47]
[主持人朱剑红]:现在处于通胀和通缩的无忧期。既然是无忧期,您觉得,我们讲了很多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是不是一个推出的很好时机?因为最近国务院公布的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意见中也提到了要研究制定,并且择机出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对于老百姓来讲,他看到这个,资源性价格改革就意味着水、电、油、气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要涨价了,您觉得,这方面的改革时机是不是很成熟? [09:47]
[王小广]:我觉得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我们现在这样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是不是偏低或者严重偏低。不管现在处于什么时期,我们暂时不讲这些,我们从各个价格之间,体系地来评估。我们的资源价格是不是偏低。 [09:47]
[主持人朱剑红]:有争议吗? [09:48]
[王小广]: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我想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大部分都是低估的,而且有些方面是严重低估,有些可能是一部分低估,包括石油价格,我觉得都有这种情况。当然调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那是利益平衡的问题。 [09:48]
[王小广]:我想首先要判断它是长期被低估、压抑的,这样实际上对很多方面都不好。我们对保护的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结构调整就很有问题。实际上,对我们的资源不公平,对后代也不公平,因为你多耗了。老百姓要想到,他在这方面享受到了很大补贴,一定要有这种意思。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我要强调的。 [09:49]
[王小广]:第二,我现在看到的数据,特别是居住类的,比如电、水、气,居住类的价格,现在加了很多。这次PPI往下调,居住类的持续好几个负增长,而且负的幅度加大。去年确实是一个高点,现在已经回落了。回落了,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我们的油价,燃油税征收了,但是不可能高于去年那样一个水平。尽管老百姓,因为经济不好,受了很多影响,但是一方面确实是偏低了。 [09:50]
[王小广]:另一方面,确实也回落了。我觉得这样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现在不做,等待何时。当然这里面需要做的是什么呢?低收入阶层也要给他补贴。第一,中低收入那一部分人,中高收入的就不能补了,这样就比较合理了,调节分配的关系理顺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不光是现在,我觉得明年、后年,这段时间都是推进这种改革的时机。有些该放开的,甚至,电、煤,不要了,不能搞煤了,都是市场煤了。这些都要更多的市场化,当然要打破垄断。有些方面有垄断的因素。不能让它完全市场化以后,它想提价就提价,不增加产量,我觉得这是双重的。一方面市场要放开,另一方面,也要让它引入更多的竞争,让一些民营资本或者社会其他资本进入,形成竞争以后,价格就不会特别高。有竞争了就好了,竞争就有效率。 [09:51]
[主持人朱剑红]:应该从多个环节平衡社会利益分配格局。 [09:51]
[王小广]: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09:51]
[主持人朱剑红]:还有一个和物价相关,但是更和我们经济总体表现相关的问题,就是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的表现问题。这个话题也是今年以来争论非常多的,大家都在讲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小阳春”,究竟是“小阳春”,还是真正开始出现了回暖的迹象。近期有一些城市的房价上涨的幅度确实在加快,比如杭州、上海这些地方,涨的幅度可能不亚于历史上的高点。另外房地产市场整体的销售量也开始放大了。您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是不是可持续性的?能不能把这个看成是我们经济回升的一个象征? [09:52]
[王小广]:我先讲一下“小阳春”的原因。怎么造成“小阳春”的?有三个理由:第一,由于8月份积攒的许多刚性需求,那些人急需要房子,当时正好有一个机会,全球经济不太好,房地产自身也有一些调整,需求萎缩,这些人就观望,观望了半年,发现价格有一定的调整,有些调整的幅度很大,20%、30%,有的调整也10%左右,一般的城市都有10%左右的调整,这个调整从高点到下来,对他们来说觉得捡着便宜了,很多人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时候,那些需求释放了。因为它是几个月积攒的一个季度体现出来,所以有一种突发性,量放的很大。 [09:53]
[王小广]:第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特点,带有投机性、投资性比重很高的市场。这个市场一个特点,就是房价只有两个情况下:一个是大涨的时候,投资性需求更加释放;还有一个是大跌的时候,有些地方跌30%,有的地方还跌40%、50%,这个时候,他觉得抄底的机会来了。 [09:53]
[王小广]:第三,现在讲的货币。我们这么大的货币投放,5月份的数据出来以后将近6万亿,4月份的数据是5.7万亿,将近6万亿的规模,这个规模的增长速度都是80%、90%。这样大的宽松货币的环境之中,所以,它对房价起了稳定作用,我刚才讲到价格的时候,它分成两块:一个是实体的;一个是虚拟的,虚拟的价格起了支撑作用。所以好象是“小阳春”。 [09:55]
[王小广]:我分析这三个因素,货币稍微持续性强一点,前两个因素持续性都很差。 [09:55]
[主持人朱剑红]:都是带有阶段性的。 [09:56]
[王小广]:突然的释放。原来是几个月累计的,每个月都有每个月的需求。我看到的有些地方,5月份的数据都开始往下走了。所以,房地产调整可能不是一次,有很多次。上了又要下来。因为购买力差距还是很大,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现在到了二季度后期,6月份、7月份,可能后面几个月都是一个调整,成交量肯定下来,房价可能也不会上去。又有一定幅度的调整。就是反反复复的。因为资金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带有某种持续性的因素,所以造成调整不充分。所以房地产目前的状况是,调整不充分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不够;一个是空间不够。时间不够,11年的繁荣,一年时间就调完了?我觉得不现实。空间不够,你的库存也没有完全调整完,然后,价格空间,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但是希望它慢点调,不见得调的那么猛,对经济有伤害,这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未来的复苏,房地产可能没有上一轮的增长那么强劲了。所以我觉得,不要把复苏的宝押在房地产上。房地产作为一个稳定的因素可以,但是不要还重复原来的。我希望房地产进入一个平稳增长状态,这样对各方面都比较好。 [09:56]
[主持人朱剑红]:既然调整还没有完,可能以后还会有几拨,像波浪一样来回起伏。 [09:57]
[王小广]:我估计,还有好几年的调整。 [09:58]
[主持人朱剑红]:泡沫慢慢地挤,库存慢慢地消化。 [09:58]
[王小广]:和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差距太大了,所以我觉得,调整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长。 [09:58]
[主持人朱剑红]:下面再谈一个非常热的指标,就是投资。前面其实您也已经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今年1到5月份城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超过5万亿,同比增长32.9%。30%以上对我们来讲就是非常非常高的一个速度了。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就没有走出投资拉动的老路子,大概从2004年以来,我们总是在和投资过热做斗争,国家一出台相关的调控政策就总是要碰过热的投资增长趋势,现在这个增长又这么迅猛,除了看到它对经济增长有很多积极作用以外,不免想到我们过去常常听到的这样一些字眼“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这些问题和投资真的是如影随形,而且我们还会更进一步担心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您觉得投资的高速增长,是不是也有可持续性?怎么样评价它的作用? [09:59]
[王小广]:投资是我们政策、效应最集中反映的一个方面。所谓扩大内需,或者保增长,就是保这一块。这一块我们确实也有很多手段。我们主要是制定一个短期的投资计划,还有一些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更重要的是我们政府可以影响银行,让银行不断地增加贷款。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投资可能会上来。所以这个效应现在已经明显显现。 [10:00]
[王小广]:而且刚才你讲的32.9%,相当高。为什么这么高呢?因为今年价格是负的,去年价格是明显的正增长,还是比较高的正增长,最高达到11%。全年只有25%左右,那就是扣下来10个百分点,只有15%。去年是一个回落的情况。四季度回落到只有10%左右。现在实际已经达到了35%左右。我估计还得上升。6月份、7月份、8月份、9月份,还会上升,实际的有可能接近40%,这确实是很高的,但是它对经济保增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提振信心了。 [10:00]
[王小广]:但是我们确实也要考虑到你刚才提到的几个问题。我是很担心投资过多以后,肯定有一部分会产能过剩。前些年,我们产能过剩是有的,但是我们怎么解决的?实际上说白了就是靠出口。现在我们继续还在增加投资,原来是产能,产能形成了以后不会消失的。投资者再加,加了产能以后,需求是两块:一个是内需,一个是外需,国内消费加上外部出口,现在出口明显是往下走的趋势。今年没有通货紧缩,但是明年产能过剩。只要这两个市场没有强劲的复苏,我们的产能过剩问题,可能对于通缩就形成一个很强的预期或者可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考虑的。 [10:00]
[王小广]: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下一轮增长一定要转变增长方式,一定要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是完全靠基础设施投资,因为我们现在还是靠基础设施,回升也是靠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当然有一个好处,产能的问题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是会相应地有一个延伸,就是所谓的城市效应。但是相对直接增加制造业的投资那就更麻烦了。要提高竞争力,这个投资要更多地靠自主创新。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制造业,要形成国际竞争力,要增加他们的投资,这些投资就慢下来了。增加这样的自主创新,现在是政府临时性的保增长的措施,现在做的一揽子方案更多的是临时性的保障性的措施,所以我说不会那么持续的。我的预计是到四季度就会下来。明年可能还要调整。这样更多的投资结构向升级方面、提高竞争力、自主创新方面的提高方面来投资。这样结构就优化了。增长方式一定要在这一块转变。 [10:03]
[王小广]:二季度肯定是比一季度快了,三季度比二季度还要快,至少还能稳。但是四季度可能就递减了。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明年上半年可能是递减的效应很明显反映出来。当然这没有关系。我们把它作为临时保增长的措施,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未来更长的后劲、竞争力,同时我们转变增长方式,因为我们的耗能问题肯定是要解决。节能降耗、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下一轮的时候还不能像现在这样。应该要找一些新的出路。因为外面的环境逼着你不可能。它不给你消化产能了,美国不搞消费了,消费进入正常消费了,它的过度消费变成正常过度,或者正常消费,你的出口马上就受影响,就平衡不了了,这是一个压力。现在我们减压了,我们政策给它减压了,但是我觉得不会一直这样下去,一直这样下去会造成更大的失衡问题。 [10:04]
[主持人朱剑红]:为了用投资在危机之中拉动我们很危险的经济,前几个月,我们国家信贷增长的势头非常非常猛,很多人都注意到,信贷流动性虽然很充裕,但是实体经济还是相对比较疲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冷热,似乎显得非常不均衡。我们现在就业压力也非常非常大。您认为这样一种矛盾应该怎么解决呢? [10:05]
[王小广]:这个矛盾是必然的。实体经济,第一个是总需求(最终需求,不包括投资)总体来讲可能还是调整的趋势,这样导致实体经济总体表现不像我们的政策、影响力、货币投放那样一致。因为现在很多是过量的供应,是超常规的。关键是需求没有恢复,特别是外需。我们的内需可能也处在调整之中,刚才讲到房地产调整,还有其他的。包括你讲的就业,就业实际上也在调整。我认为,下半年可能消费还会下来。实体经济不是跟我们的宏观政策带动的效应像投资那么强劲,所以我觉得它还在调整之中。政策效应是这样一个情况。这是第一个。 [10:06]
[王小广]:第二,具体到就业方面。主要是滞后效应。它还没有完全显现。而且我们的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是特别强。虽然现在这么多投资,这么多的信贷,这么多的投资,投资实际上是实体经济了,但是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是特别强。从趋势来讲,可能到四季度,就业才完全反映出来。 [10:07]
[主持人朱剑红]:就是说对就业的带动也有一个滞后。 [10:07]
[王小广]:现在我们的消费为什么比较高,是因为去年、前年的滞后。我预计,就业到今年四季度可能出现负增长,原来是新增就业,以后是净减少,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明年上半年一段时间可能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业形势确实没有到底,因为反映了滞后效应,包括我们的收入。我们的收入前一个季度还可以,二季度就慢一点了,三四季度可能有一定的减速。这样对于我们的消费市场形成一个很大的压力。这是第一。 [10:08]
[王小广]:第二,为什么实体经济不强呢?实体经济的结构不是很一致。可以这么说,比如100个公司,可能三分之一和正在相关的那一块已经企稳了,有的日子很好了,和繁荣期没有什么区别了,政策效应照顾的面就是这样,特别是前期、早期的时候,还没有形成波及效应的时候,上半年肯定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好,和政策完全一致、关联。三分之二可能是继续恶化,或者是没有改善。到四季度可能有一些好转。实体经济一个方面是政策的传导有一个滞后,会造成实体的脱节。另一方面,确实反映了国际的需求和我们整个的需求可能没有到位,我们增加了货币,投资增加了,不会有那么强的带动效应。有些市场的东西是无法左右的。 [10:09]
[主持人朱剑红]:但是我们也知道,衡量经济总体表现的指标,除了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还有就业这样一些指标,还有特别重要的就是国际收支的问题,今年恰恰在这个方面,前五个月,中国出口形势非常非常严峻,下降的幅度也很大。 [10:10]
[王小广]:甚至还在加大。 [10:10]
[主持人朱剑红]:这是一个很不好看的指标。刚才您也说到了,产能过剩也不会消失,但是外需却又在持续疲软。在这个方面,您觉得我们下半年实体经济的变化会不会对出口带来一些影响?比如实体经济有所复苏,我们的出口会有一些明显的起色,在扩大内需方面又应该怎么样做文章以补足这个缺口? [10:10]
[王小广]:现在外部形势,一个是美国,美国的经济目前还是比较差的状况,今年是1991年以来真正的一次衰退年。就是1991年的时候,当年衰退0.8%,2001年的时候,美国经济都没有衰退。2007年美国GDP增长2.2%,去年是1%点多,今年衰退可能比较严重,估计是2以下的衰退。带动了欧洲、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衰退,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比较明显的衰退,就是几十年才能见到一次的衰退。所以我觉得,可能到了四季度可能稍微缓和一点,但是不会根本改善。这是第一。 [10:13]
[王小广]:从2007年次贷危机,当时影响的是美国,后来影响的是两大块:一个是欧洲、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之间,然后再影响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包括金砖四国。为什么影响?我们的金融、我们的许多原材料、贸易的关联非常强,所以去年四季度对这些国家影响非常大。实际上2009年还有一个影响,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原来发展中国家2008年没有影响,但是2009年所有的角落都会影响到。我们中国没有回旋余地,就像出口没有回旋余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是最悲观的,我预测3%的下降。当时没有人预测有负增长。我觉得我已经很悲观了,但是最后比我想象的还要悲观。一个是美国很差,另外就是它的影响已经全面化,就是没有一个回旋的余地。 [10:13]
[主持人朱剑红]:我们经常讲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东方亮。 [10:13]
[王小广]:当时我做了3%下降的预测,我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么严峻。没有回旋的余地。因为去年是金融的总爆发,从金融层面的体现。今年是实体经济的体现。今年到了四季度,可能美国经济会有一定反弹,会有一点好,但是总体不会好很多。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10:14]
[王小广]:至于您讲的内需来补外需,我觉得思路有两种:一种是短期的补一下,补一下以后,还是按照常规的,可能以后还是原来的路径走下去。我觉得这是一种思路。但是现在很多人倾向于,补一下,补的差不多了,现在出口下降了,我们把投资上去了,这样补了一下。消费现在稳定,有许多人很乐观地认为,已经补的差不多了。经济企稳,一季度6.1%,二季度可能7%,好象补的还可以。由此觉得好象中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了,非常乐观。而且大家期待的政策更多地在短期的思路上。 [10:15]
[王小广]:我想的问题是长期的存在着内补外的问题。那个没有前途了,靠出口来高速增长,或者美国犯的过度消费的错误在调整的不可持续了。美国需要调整:第一个调整,过度消费的模式要调整,要回到正常;第二,金融体系,金融结构的调整。这个调整不是短期的,它可能是一个五年、十年这样一个时段、一个阶段的调整,这就意味着全中国未来,不是说今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五到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出口环节是趋紧的,你就要做安排。出口环节对中国贡献非常大,以后补不上,就是一般性的补,短期这种补,补不上,我的意思是按照投资来补,补不上。 [10:18]
[王小广]:投资的持续性也受影响,补不上,补不上还要高增长,怎么办?就是要扩大消费。一定是消费。消费现在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四季度可能还会还调。就业、收入还会调。就是长期的怎么扩大就业,把中国的就业潜力挖掘出来,完全弥补出口。消费这篇大文章,我认为现在还没有破题,没有好好地去做,也没有很多的设计可做。城市化,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消费的环境优化等等很多很多,包括一些改革,怎么鼓励老百姓多去消费、敢消费,而且更重要的是消费得开心。现在有很多消费不开心,特别是服务的消费,很不开心。因为行业是垄断的,服务业非常糟糕。包括银行、包括旅游,我觉得,这样的服务业发展还早着呢,竞争不充分。 [10:18]
[王小广]:服务消费的空间非常大,我觉得这个文章还没有破题。一定要做这篇文章。我们有三大需求,其他两个,投资也没有那么大的潜力了;出口肯定是不行。这两块下来了,消费还是平稳的,整个经济就下了一个台阶,我觉得中国还没到那个阶段吧。还需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阶段。你就要怎么补?最好的就是做消费这篇文章。但是消费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年之功,一定要努力很多年。现在重点要转变到这上面来。 [10:18]
[王小广]: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竞争力。这两个点是我们未来的两个战略要点。 [10:19]
[主持人朱剑红]:既然消费还没有破题,就是说空间还是很大的。 [10:19]
[王小广]:很大。 [10:20]
[主持人朱剑红]:还是很有希望的。只是看我们下一步工作怎么做,政策怎么出台。根据前五个月的经济表现,觉得中央政府今年提出的调控目标,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保8实现的希望性怎么样?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出台一些宏观调控的措施,比如刚才您提到的怎么样扩大消费方面? [10:20]
[王小广]:从走势来讲,我想应该离目标越来越近,可能不至于有很大的悬念。中央的保8的目标,大家理解的不是特别准,是8左右的增长。1998年增长最热的时候,我们都是讲的8左右,我想七点几、八点几都可以,我觉得这个目标,今年没有什么悬念。现在投资还可以,消费比较稳,就是出口不太好。所以我觉得8不是特别难的事情。我一直不是很担心这个事。我最担心的还是需求的持续性,以及结构调整。 [10:21]
[主持人朱剑红]:这才关系到增长的可持续性。 [10:21]
[王小广]:我觉得,最好是把去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更多的当作是一个应急外部金融危机影响、应急内在调整的政策。文章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我原来未来要出政策,就是这种应急的,我觉得不需要太多了,或者基本不需要了。就是大政策不需要出了。就是一些细化、落实。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深化一下、落实一下。本来就是一揽子方案,一揽子方案,揽了以后,加一点,减一点就可以了,不要搞第二个一揽子规划。 [10:22]
[王小广]:现在股市一搞就是第二轮刺激方案,我觉得不能这样表达了,我觉得有些应急三个月就应急完了,有些应急一年,很多政策一般是应急一年,有的是更长,或者两年时间,这都可以的。时间、内容都可以添和减。我觉得关键还是扩大消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两篇文章。这是以后的两个关键。 [10:22]
[主持人朱剑红]:最后请您谈一谈对全年走势的看法。实际上刚才您也谈到了一些。前五个月的经济数据告诉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因素。您觉得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用您经济学界经常说的,究竟是V型还是U型还是W型? [10:23]
[王小广]:我觉得今年要和明年连起来,甚至和后年连起来,我觉得是W型。我认为一季度是一个低点,当然以后还有一个低点,以后的低点可能比这个稍微高。一季度6.1%,我估计二季度是7%,三季度达到8%左右,四季度可能稍微回一点,明年上半年回一点。四季度的时候政策效应有一个递减,包括你的信贷不可能增加那么多。递减以后,市场可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因为出口肯定恢复不了,房地产还需要调整,这样我估计又要形成第二个低点,但是这个低点不是创新低,可能回落一些,还得调。我觉得中国市场调整没有充分。这样走W型一个走势。可能到2011年的时候,就是明年下半年到2011年,那时候才真正走上复苏,或者我们比较理想的复苏路。 [10:23]
[王小广]:大家不愿意听W型,又回落,就希望来个U型或者来个V型的。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因为中国市场调整受很多利益影响,调整有些方面很不充分,需要时间,时间不够,空间不够,这样它有一个小的反复没有什么问题,不要担心。 [10:24]
[王小广]:原来许多人讲中国价格上了什么样中国就不行了,中国GDP,去年讲保增长,许多学者说中国低于10%就不行了,有人又说低于9%又不行了,现在讲低于8%又不行了。实际上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绝对高低,而是讲老百姓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我们的结构得到优化,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国家有竞争力,老百姓有信心,生活得到改善。我觉得这肯定是最重要的。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短期内没有什么。 [10:25]
[主持人朱剑红]:我们只要看一个趋势,不必在乎这个月高了一点,下个月低了一点。 [10:25]
[王小广]:不要觉得有些波动不理想,要不就觉得中国怎么了。 [10:26]
[主持人朱剑红]:有点怕波动,就喜欢直线上升。 [10:26]
[王小广]:老喜欢上升,最好年年10%,我觉得这个不行,它本来就是波动的。 [10:26]
[主持人朱剑红]:您刚刚给我们解释了很多数据以后,给了我们一个很清晰的指向,就是说现在中国经济底部是非常扎实了,而且前五个月的数据,也确实释放出了很多积极的信号。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季度已经显现力度,经过4月份、5月份,调控措施的效果也进一步强化。但是毕竟这个复苏还有待观察的,我们的市场还有待调整。另外国际经济、世界经济的环境还不是很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困难想的更充分一些,把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做的更好一些。毕竟我们现在离宏观调控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要着眼于长远。 [10:27]
[王小广]:下一轮增长我们有哪些机会,特别是通过结构调整,通过新的点。真正机会来了,我们不至于没有准备。我们现在不要在乎,企业有多么亏损,或者多么难受。我觉得都是一个阶段的、暂时的,你要做长远准备,肯定未来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10:31]
[主持人朱剑红]:我们现在考虑问题还是应该考虑中国经济长远一些。 [10:31]
[王小广]:两年以后的事情。现在稳定下来了,不要考虑现在,不要考虑太短期的明年,应该考虑到后年,再大后年,做那样的一些谋划。 [10:32]
[主持人朱剑红]:还是调整我们的结构,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 [10:32]
[王小广]:国家、企业、个人都应该这样,有这种心态,就是稳下来了,然后我们开始考虑下一轮增长,可能世界发生一个什么样的产业上的、投资上的、结构上的变化。 [10:33]
[主持人朱剑红]:非常感谢您今天的精彩解答,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我们下一期“经济热点名人访”节目再见! [10:33]
[王小广]:再见! [10:33]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