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关于改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5-08-12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923

  为贯彻落实专员办职能转变、全面嵌入财政主体业务的新要求,近期我办围绕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事项,选取部分高校进行了现场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组织召开了高校有关负责人座谈会、制发了调查问卷,宣传政策,摸清情况,听取建议。调研发现,作为预算监管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采购工作,在高校这个特殊领域,存在着执行难、效率低、满意度差等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基本情况

  驻苏部属高校,是驻苏中央二级预算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办通过现场走访、调查问卷、集中座谈等方式了解到,驻苏部属高校普遍对政府采购工作较为重视,建章立制,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严格采购程序,在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也存在着执行难、效率低、高校对政府采购工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价高物差、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等共性问题,也有设备采购效率低、评审专家数量少、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等特殊性问题。

  (一)仪器设备采购方面

  高校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高精尖科研专业仪器设备及通用仪器设备两类。

  1、专业仪器设备采购。一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影响采购效率。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12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采购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而高校是以教学与科研为主的事业单位,由于专业和研究领域涉及面广,采购项目技术复杂、专业性强、设备前瞻性要求高,许多设备是国内外高、精、尖设备,生产商家较少,有的大型精密仪器生产厂家具有唯一性,这类仪器设备的公开招标流标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申请转为竞争性谈判等其他方式招标,还需报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后方可执行,审批流程繁琐,且此类申请一般难以得到批准。从调研数据看,宜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专业仪器设备占比达28%。高校此类需求频率高、数量大,目前采用的公开招标方式,确实影响了采购效率。二是部分政府采购的专业仪器设备不符合科研要求,造成浪费。高校科研专业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基本处于行业垄断地位,一般技术参数比较高或没有确定的标准,有的属于排他性条件,为了达到公开招标的要求,往往要把这些技术参数降低或剔除,因而会出现低价中标或次低价中标的情况,导致中标产品不能满足需求,影响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浪费。

  2、通用仪器设备采购。一是招标周期长。以公开招标为例,从招标文件发出到投标截止要求20天以上,评标结果要求公告7个工作日,再加上编制招标文件和专家评标等环节,一个招标过程大约需要35天。如果是仪器设备的进口,需要层层审批,还需通过外贸代理办理进口免税、报关等手续,大约需2个月至3个月时间。另外,如果出现废标,周期会更长。二是部分科研用通用设备纳入了批量集中采购范围,采购效率低。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用于科研、测绘等工作的专用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纳入批量集中采购范围,每月或每季度申报一次,按照此规定,京外部属高校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采购。

  (二)评审专家库方面

  专家评标是招标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着采购过程的公正性。现行法律法规对专家的要求较为严格,如政府采购进口设备论证需“非本单位且熟悉该产品的专家”,评标专家需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中随机确定或报财政部门审批后以选择性方式确定。

  1、专家库中专家专业类别满足不了高校需要。高校采购项目大多技术复杂、专业性较强,从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很难充分考虑使用人的需求,往往单纯依据技术指标、价格等因素进行评标,没有真正比较各投标人所投产品的性价比,采购质量难以保证,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一些高校根据中标情况签订后同后,设备不符合科研要求,陷入毁约、赔偿的困境。

  2、专家库中专家的数量满足不了高校需要。高校采购量巨大,评标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不仅招标采购需要抽取评审专家,按照《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的规定,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也要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内抽取专家,抽取专家的频率高且数量巨大,当前专家库内专家数量不足且专家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要多次抽取。同时,抽取的专家重复率高,很多不同专业类型的评审抽取出相同的专家。

  (三)预算编制方面

  高校实施政府采购以来,在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采购项目计划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着预算编制不完整、执行不及时等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准确,约束作用难以发挥。高校经费来源多样,有各类专项财政拨款,有纵向、横向课题经费,还有自主办学创收经费等,并且横向课题项目往往是到年中才能确定,高校只能根据上年或往年的数据编报政府采购预算。经费来源的多样及时间滞后,导致预算编报不够准确、完整,预算计划性、指导性、约束性难以发挥。

  2、采购预算下达不及时,年末结转资金较大。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许多事项在暑假期间开展,项目建设周期与资金使用周期存在一定差异。另外,部分追加项目经费下达较迟,甚至拖到12月份才下达。这些因素影响了高校采购工作的执行进度,并造成项目经费年末结转资金较大。

  二、分析与评价

  针对调研工作发现的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地归纳分析,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普遍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从2003年实施以来,在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资金的安全和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也应看到,这期间国家的经济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总量得到巨大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益错综复杂、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修订完善,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应做出相应的修订以适应新的要求和形势。

  (二)特殊性。相比其他类型的单位,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普遍适用的规定在执行中难以契合高校的特殊情况。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高校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迅速扩张,政府采购量相应成倍增加,年度采购总量达到一般单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采购总量大、频率高、项目多、种类杂、专业性强。这在客观上使得高校在执行相关规定时困难较大。驻苏高校普遍反映,到北京执行政府采购不够现实,地方采购部门无力接受,高校自主执行又无依据。

  (三)主观性。法律法规的执行具有强制性,有法必依。调研发现,高校在政府采购工程中,除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主观上执法理念不够坚定,主动适应力不够,存在畏难及侥幸心理,个别学校存在内幕操作、招人情标等问题。有的对应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不公开招标,有的只对须经过专员办审批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有的擅自提高公开招标的限额标准,有的邀请招标程序不合法、抽取的专家不符合要求等。

  三、工作建议

  (一)宏观层面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反映了财政监管工作任务的紧迫和任重道远。政府采购法的完善,招标程序及方式的修订,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确定,专家库的建立和专家的抽取,集中采购目录的确定,采购预算的编制及下达等等,都是财政部门急需面对和解决的课题。采购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修订,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既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又要与时俱进、应对变化,既要加强监督管理,又要深入调研,服务预算单位实际,既要考虑普遍适用,又要照顾特殊性。

  (二)微观层面

  1、改进设备采购方式。一是简化专业仪器设备的非公开招标方式审批流程。目前,高校设备采购主要采用的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采购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规定:“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但高校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申请程序复杂,建议授权专员办予以就地审批。二是制定相应的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框架下,结合高校的实际及特点,尽快制定适合高校特定的具体采购办法, 以促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三是缩短采购周期,提高工作效率。现在政府采购由上报纸质招标文件变为上报电子信息,且高校采购的仪器设备多为现成产品,建议将仪器设备公开招标从发布公告到开标的时间从20天改为15天,这样更符合实际或贴近当年制度设计的标准。四是通用设备采购应纳入协议供货范围。对高校用于科研的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等通用设备,建议采用协议供货方式采购。

  2、完善专家库管理。一是进一步细化专家库的专业分类,增加专家数量。一方面要根据入库专家的专长进行精细分类,以有利于在采购一些难以把握的、专业性强的仪器设备时,能够选到真正的行家,得到有效的采购决策支持。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把有能力从事评审工作的人员纳入到专家库,增加专家数量,并适当降低录取条件。例如对年轻博士,可降低对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和职称的要求。二是建立高校采购评审专家库。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学科专业优势,建议将高校思想觉悟高、法纪观念强、专业水平高、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专家库,建立相邻高校间(或区域多所高校) 专家库。

  3、加强预算管理。应加强对高校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准确性。个别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理解不到位,常把横向课题经费收入排除在外,部分政府采购不符合有关规定。建议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前门堵后门,加强监管,严格预算约束,严肃处理高校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对于高校追加预算下达不及时的问题,可发挥专员办就地就近优势,参与审核以加快批复进度。

    来源:财政部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