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招投标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招投标动态
贵州六盘水:让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
发布日期:2015-07-23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737

  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着力打造服务型、廉洁型队伍,成为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铁军。从成立至今,不过三年时间,一年一个大发展,每年都是大跨越,成立,6个月时间完成交易金额33.83亿元,2014年完成交易额187.35亿元;截至2015年6月20日,半年时间完成交易金额101.32亿元。
  成长与改革同步
  2012年,伴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拓展和深化,包括工程建设等在内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现象也随之不断露出端倪。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工作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运行,给一些违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行为造就了可乘之机。
  时任六盘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向昀用一句形象的话来形容以上现象:“这就像有一只行政的手如同藤蔓般伸向公共资源交易的各个领域。在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领域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
  如何让改革的红利惠及于民?如何让市场的手充分发挥力量?从而切断所有伸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种种非法链条。在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成立之初,“改革”两字就伴随其成长,改革一词不仅写进规章制度里,也成了大家心里衡量工作成效的一把度量尺。
  2012年3月8日,六盘水市委常委会通过成立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符合法律程序的前提下,特事特办。”在时任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向昀,时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张洪同志的指挥率领下,通过筹建办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仅仅3个月时间,中心便迅速成长起来,当年6月份,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场会在六盘水顺利召开。
  “没有现成的场地,没有现成的装备,要选址装修、购买硬件、培训人员,要熟悉软件和流程,更重要的是,全国上下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回忆起牵头筹建中心时的一段时间,已调任省纪委常委的向昀不禁感慨曾经奋斗的艰难。
  从选择场地到规划施工,从各方选聘人才到内部建设,当时兼任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的张洪带领中心上下齐奋战,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下,中心终于不负众望,既成功打响铁军中心的名号,更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参与竞标投标,走进贵州市场,打开凉都的投资大门。
  公共资源涵盖范畴广,涉及利益巨大。长期的管办不分使得政府部门对经济行为的控制过多,挤压得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良。
  面对上述问题,张洪表示:“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的格局,‘管办分离’正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基本立足点,只有‘管办分离’才能把改革真正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如何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廉洁、高效、诚信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源头治腐、取信于民?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周荣提出:“中心要抓规范运行,构建法制、高效、诚信、廉洁型服务中心,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制度的铁笼内把好关,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公共资源的作用,为项目找好婆家、觅好伙伴”。
  交易中心规范便捷
  公共资源交易范围广,是一步到位把所有的公共资源都纳入进来?还是先让一部分重点资源先进来?设不设限额?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面前,简单地看,这似乎是一次服务行为的分割,但更像是一次权利的制约和规范。
  一家经常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坦言:“以前没有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时,要跑几个单位去办相关手续,费时费力,而且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比较过去,他笑着说感觉办事轻松了很多。
  规范的交易场所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一方面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让专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最大限度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让交易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没想到我们这种小企业也能在六盘水中标。”日前,四川长征有限集团公司项目负责人中标后显得有些激动。“我是凭着专家验证码来参加评标的,直到进入评标室才知道评的是什么标,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也没想到。”刚刚参加完评标的专家罗先生告诉记者。“没想到”一词的背后,既有参加招投标业主们的点赞,也有专家们对其公信力和做法的好评。
  为了真正让评标专家与招投标方“背靠背”,在评标现场,不仅全过程封闭,手机信号也予以屏蔽。专家与外界只能依靠变声询标仪沟通,充分保障招投标的公平性。
  评标室内只有评标专家和中心一名项目负责人,招、投标双方以及代理机构都不得进入评标区域,监督方只能通过视频声控监督评标现场。 为确保为全市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民生工程找好“婆家”,中心采取主动上门,为业主提供招投标保姆式服务的方式,并且依法依规梳理规范招标程序,对上述项目的招标工作最短时限作出了依法承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针对上述作风转变,市委书记李再勇专门作出批示“很好的作风转变!招标工作一要严格规范程序、二要优化服务流程、三要强化过程监督、四要提高工作效率。”
  “有了高质高效的服务,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才能弹好公共资源交易场内服务、监管这架‘钢琴’。”现任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罗敏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也把这种正能量“传染”给了中心上下的每一个人。
  给权力戴上紧箍咒
  暗箱操作、围标串标陪标,长期以来,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的乱象饱受公众诟病。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斩断权力的利益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阳光、透明、正义像种子一样在群众中广为传播。”这是六盘水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下一致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伴随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来的,该中心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实行统一发布,保障了交易参与者的知情权;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信息监测,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动态监管;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统计分析,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预警监测,也有效防止公共资源流失,为公共资源交易和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过去,项目交易没有公开,开评标过程没有公开,连评标结果都感觉是藏着掖着的,权利的手变成利益的链条。”长期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刘红义说,“以前,招投标,中不中看关系,输了心里很难受,现在就是不中,看到了全过程,我心服口服”。
  一个部门对所管辖的公共资源既负责管理又负责交易,如何预防和杜绝腐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尴尬难题。而今,该中心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开、公正、廉洁、规范、诚信的平台,既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改革设定了方向,也给权力戴上紧箍咒。
  靠制度管人管事,工作效率高了,事好办了,主管部门和业主方都更轻松了。一位重点项目工程的业主方高兴地说:“最初的时候,只要一有这类型项目,各级领导、各相关方就闻风而动,我家都不敢回,现在好了,大家都在阳光下。”
  走进交易中心的大门,位于该中心大厅中央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开评标项目信息,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让竞标人眼前一亮,也心头一暖。
  “建立统一规范的交易服务平台后,各类项目统一接件受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时间场所交易,统一专家和中介抽取,统一监督管理,统一收费退付,统一资料收集、统一标书发放,让交易在阳光下运行。”罗敏说。
  改革不停步
  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也越来越深,改革难度也相应增大。随着交易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个别群体情感和心理上的不理解也越发强烈。譬如一些代理机构坦言:“代理机构的随机抽取,让我们在六盘水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日子不好过了。”一些业主方也抱怨:“很多的政府工程,上面催得急,手续又不齐,办要违纪,不办要脱帽子,不知道怎么办?”个别中心职工也不适应“程序规范了,要求严格了,工作量增加了几倍”。
  “越是改革,越是触及深处,切中要害,这样的痛感就会越强烈。每一次的改革都会伴随类似的阵痛,它是改革过程里的常态,甚至是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已调任省公服办副主任、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的张洪对前去取经学习的罗敏说:“改革不能停,而且还要加码!”
  于是,罗敏对改革加码开始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推进会举办地的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什么会处于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招投标的“洼地”呢?
  “改革也有风险,但改革也要有担当”,去年11月,在软、硬件设备暂时无法更新的情况下,该中心率先全面实行了网上报名、缴费、下载招标文件,并且要求将电子化招标文件购买价格从原来的动辄2000元以上,一律降为500元以下,单此两项,即为投标人每年共节约近3000万元的费用。
  “软硬件暂无法更新,没有专门的网络人才,但电子化招投标是个大趋势,是改革的必然,再不试,待何时?我不想做这个拖累中心前进和发展的罪人。”闲不住的罗敏再次带着大家动起了新脑筋。
  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2015年3月,省公服办领导同意该中心为全省互联互通改革唯一试点单位,同年4月,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被列为全省重点改革专题。
  使用三年已略显老化和过时的设备,硬件和软件设备的诸多不兼容,软件供应商的不合作,诸多的难题摆在面前,但改革不能停。在省中心的支持下,通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经过不分昼夜的两个多月时间,6月8日,中心完成了与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互联互通调试,成功运行“一网三平台十二子系统”,并实现与省中心全面兼容。
  在水城县花嘎至罗拖谷通村油路建设项目施工招标中,该中心首次采用远程异地专家电子化评标项目,也是全省首次实行远程异地评标的项目,当该中心项目负责人宣布评标开始时,评标室LED屏幕上分屏显示出两名专家紧张评标的身影来。
  而6月底在该中心的一次汽车号牌竞价中,现场的拍卖人员减少了,但电子竞价室却是人头攒动,不少人正在不停滑动手中的鼠标进行竞价,还有80、90后的青年也加入了进来,同一时间参与竞价。这种远程异地竞价方式不但开创了全省先例,更是开了全国先河。
  参加竞价的林飞和家人交谈时感慨,“现在方便多了,不管在全国的任何角落,只要及时上传身份证照,坐在家里的电脑旁,就可以进行电子竞价了。”
  三年的成长,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历经重重困难,如今这朵浇灌了该中心上下汗水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之花,终于得以盛放。(李恒 韩宗玉)
 
    来源: 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