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招投标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招投标动态
成都建立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发布日期:2015-07-13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651


  核心提示  

  “办文化”到“管文化”  

  如今成都市政府建立了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通过这种形式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交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来运营。  

  政府则将工作重点放在项目的监管等方面,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变。  

  公共文化场馆里 有哪些新休闲  

  去练瑜伽学舞蹈  

  年轻市民对瑜伽非常有兴趣,咨询的人多了。武侯区文化馆就请来了专业瑜伽老师授课,“未来还会根据市民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看书办书友会  

  图书馆内设立了三国文化专区,里面还留出了活动空间,“很多读书会活动都可以在这里办。”  

  玩游戏打牌  

  成都建成并开放的“青工文化驿站”已达7家,这里设有电子竞技中心、艺术培训空间、视听阅览室、心灵驿站、台球娱乐厅、舞蹈排练室等20多个功能区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经验交流会”上,成都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参加会议,成都“青工文化驿站”建设工作取得的新经验特别是创新方法———“政府提供平台、专业团队运作、组织发展培育、辖区居民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切关注。  

  而这只是近年来成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方面成绩的一个缩影。就在今年7月1日,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前来成都调研文化馆、图书馆购买社会服务创新试点时,也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肯定。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走进成都公共文化服务试点点位进行探访,为市民了解成都在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新亮点。  

  创新购买社会服务  

  文化馆内也能练瑜伽  

  7月6日下午6时,成都商报记者来到武侯区文化馆,数十位女性正在这里学习瑜伽:一个约有6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内,铺上了30来张瑜伽毯,文化馆为市民们请来的瑜伽老师正在授课。  

  武侯区文化馆馆长杨平告诉记者,“瑜伽课程是我们根据市民的报名情况来选择的,现在年轻市民对瑜伽非常有兴趣,不少市民都来咨询,所以我们请来了专业瑜伽老师授课。”杨平介绍说。原来,武侯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在我市率先尝试购买社会服务,通过向专业的社会机构购买服务来弥补因人手不足无法提供足够专业服务的短板,“瑜伽课只是一个尝试,未来还会根据市民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文化馆内有综艺大厅、练歌大厅、录音棚等特色服务区,也有舞蹈、音乐、书法、美术、戏剧、文艺培训等功能室,各文化团体可申请办公室,进行集中办公,“各个团体通过在这里的办公室能够进行碰撞。”  

  与文化馆在同一栋大楼内的武侯图书馆馆长许冰向记者介绍,图书馆内设立了三国文化专区,里面还留出了活动空间,“很多读书会活动都可以在这里办。”就在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期间,正好有一位国学组织的负责人来到图书馆,与许冰洽谈,希望未来能够将一些读书活动放在图书馆内办,“这里的环境氛围很不错,又愿意向社会团体开放,我们很乐意。”  

  数据显示,武侯区文化馆与图书馆新馆在今年5月1日开始试运行,前来预约登记培训活动的市民突破1000人,2000余人次接受了舞蹈基础班、舞蹈提高班、瑜伽班、计算机培训班等免费的培训服务。在7月1日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周广莲来这里调研时也谈到,这里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已经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运行管理工作先行先试,有实践有经验,希望继续调整完善,以在全国进行示范性推广。  

  “青工文化驿站”里  

  20多个功能区丰富生活  

  桌球大碰撞、UNO大挑战……一块电子屏上,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被列在“今日活动”的信息栏上。不过,这里不是大学校园或是新型白领公寓的活动中心,而是高新区西园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青工文化驿站”,一个为这座城市的新市民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  

  “我们这个‘青工文化驿站’建在成都的重大项目产业社区内,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聚集地。就设在青工宿舍旁边。”“青工文化驿站”的项目负责人介绍。  

  这里设有电子竞技中心、艺术培训空间、视听阅览室、心灵驿站、台球娱乐厅、舞蹈排练室等20多个功能区,每天可以同时为600余名青年工人及周边居民提供多元的文化活动服务,平均每周接待量达4500人次左右,每年累计服务20万~30万人次。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建成并开放的“青工文化驿站”已达7家,在建的有2家,近25万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  

  成都已经在文化馆、图书馆以及青工文化驿站等领域,开始尝试引入购买社会服务,未来在这方面还将有哪些举措呢?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青工文化驿站”为例,如今成都市政府建立了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通过这种形式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交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来运营。政府则将工作重点放在项目的监管等方面,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变。实际上,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一样,是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因此,未来成都将继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引入社会企业参与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公共文化场地的运营和管理。  

  据介绍,成都正在拟订方案构建“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而该平台将整合我市现有的各类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涵盖文博、社文、图书、广电、新闻、出版、演艺等,建立“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生态系统”(公共文化数据云计算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公共文化生态系统),最终实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 (成都商报记者 王楠) 

  来源:成都商报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