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基层政府采购不能将规范和效益本末倒置
发布日期:2007-12-13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07

    实行政府采购,一是为了规范,二是为了效益。规范是手段,效益是目的。然而笔者发现,在基层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不少将规范和效益本末倒置的情况,更有甚者,不管是否规范,盲目追求效益,这种情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主要问题存在于:   

    采购人方面 预算编制不用心

    一些单位在编报政府采购预算时,不做认真分析和预测,也不深入调查研究,这样出来的预算往往与实际采购项目脱节。等采购项目到了实施阶段,还要经历一个项目再申报、资金再审批的过程,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采购时限只求短

    一些采购人只想着采购尽快完成,不顾政府采购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透明化的特点,不顾政府采购工作的程序,更不顾采购的规模效益如何,一味强调时间因素,要求采购代理机构在特定时间之前务必办好。这种情况,使采购代理机构面临两难的境地:按采购人的要求办,必然违规操作;坚持依法办事,又不能达到采购人的要求。   

    采购代理机构 重要程序被省略

    一些采购代理机构不与采购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或是虽有协议,却没有明确采购人的特殊要求,诸如设备配置、技术参数、付款约定、质量保证等等。另外,在以公开招标以外的方式进行采购时,不履行报批手续等。以上种种情况,难以确保日后双方不产生纠纷或被采购监管部门查处。   

    信息发布不充分

    一是时间不足。《政府采购法》对信息发布的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公开招标文件发布不得少于20天,而一些采购代理机构发布信息大大少于20天,有的只有2~3天。二是渠道单一。如只在一种媒体发布信息,被阅读次数有限。三是层次太低。如公布采购信息只在一定范围内,有的甚至仅在本县范围内发布。这样必然导致信息发布不充分,供应商的竞争性不全面。   

    资格审查图省事 一些采购代理机构在审查供应商资格时简单马虎,只听供应商的过分吹嘘,大概检查一下资质证书和有关文件,对其真假、人才和技术力量状况、工作业绩及诚信记录等不做深入细致调查。   采购合同被忽略 部分采购代理机构在采购程序完成后,不提醒和督促采购人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错误地以为本机构完全代理全在情理之中,忽视法律的规定。   

    供应商方面 应标仓促上阵

    某些供应商见标就投,事先既不考虑自身是否有完成的能力,又不好好研究,制作投标书。侥幸中标要签订合同时,才猛然发觉这事根本完成不了,最终被取消了中标资格。这一方面贻误了采购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又使自身的投标押金被没收,商誉受损。   

    履约计划不周

    某些中标供应商与采购人签约后,不做周密安排,没有制定周密的履约计划,最终耽误了采购项目的完成。   

    措施与对策   

    笔者以为,只有坚持“有法必依,循规办事”基础上的高效率,才能确保政府采购工作速度与效益的协调统一。所以针对以上各方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关的措施。如对采购人而言,就应做到科学准确地编制预算,采购时服从于法定程序等,而对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的建议在此就不详谈了。   

    总而言之,规范和效益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重此轻彼都是不恰当的,只有两者的携手并进,政府采购工作才能更科学、更高效。

来源:中国国际招标网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