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天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水耗子”丛生,招标漏洞才是“命门”
发布日期:2014-07-28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310

    记者在豫桂陕鄂等省区采访发现,在投资力度和工程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近年来基层水利部门成为贪腐高发区。除了涉案人员数量和金额呈上升趋势外,“水耗子”犯案手法也花样翻新。(新华网 7月24日)
    近年来,水利部门“鼠患横行”,窝案、串案多发,涉案人员之多、范围之广,令人震惊。行贿人员大都“用钱铺路”,上至局长、监理,下至出纳、保管员,逐一“打点”,形成了一条完备的利益链条。让人不禁感叹:“腐败总能凑一窝”、“人心不足蛇吞象”。
    这些“水耗子”对于腐败之事,也称得上是苦心经营,一些水利项目金额不大,但长期合作,多次吃拿卡要,累计受贿多,最终养成“硕鼠”。一些大的水利招标项目,化整为零进行拆分,项目业主根据政府招投标文件确定招标“最低额度”,再将项目逐一分解,使得单项投资均不超过“最低额度”,避开公开招投标,然后以任务紧、进度急为由,将“邀标”期限压缩至最短,再与事先安排好的数家公司进入“邀标”程序;最后,以部分验收取代全面验收。
    一次招投标,几次擦边球,便顺利过关,官商盆满钵满,但国家资源和群众利益却在不断流失。
    水利部门,作用于水利项目,也失利于水利项目,抛开部门特性,“水耗子”们本质上就是“招标硕鼠”,根还在招标乱象上。有项目的部门就是“油水衙门”,因为有项目就有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的涌入单位本身福利待遇就好,况且,招标过程的漏洞又留下了生财空间,虽然招标过程涉及人员多,但由于利益关系很快便拧成一条麻绳,相互勾结,掏空财政资金。
    招投标腐败由来已久,因为在项目招标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管,干部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招标中胡作为、乱作为。
    遏制招标乱象,关键还在监管上,只有不断强化招标公开透明,确保招标阳光进行,同时,对一些手握招标项目资源的干部严加监管,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招投标相关制度,严格招投标程序,堵上官商勾结的暗道,才能确保招标过程经得起检验,才能避免国家财政资源的流失。

    来源:人民网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