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天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三种采购不良行为当禁止
发布日期:2014-04-16    地区:    阅读次数:4304

  政府采购实践中,少数采购人不时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企图通过"实质性需要"和"特殊要求"渗透其意志。这些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或明或暗或轻或重地影响采购结果的公平公正。
  一是"设门槛"、"埋地雷"。主要是在标前设置不合理的资格条件和潜在歧视性技术服务要求。前者寻找各种借口,强调行业和部门特点,夸大项目难度和重要性,从而抬高门槛和条件,拒绝一般供应商参与投标。例如,规定很高的注册资金和资质等级,提出个性化、特殊化、专业化、部门化的业绩要求等,排斥竞争对手。后者则明招暗定,按意中人情况量身定做地提出技术参数、服务条款和品牌要求。也许这些参数和要求对采购项目而言并非必需也非关键,但往往却是特有的或排他的,如果有人贸然投标,采购人就会在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检查时拉响"地雷"。
  二是"送秋波"、"下黑手"。根据规定,采购人代表可以进入评标现场。评标过程中,采购人代表往往带着领导或个人意志,巧妙而含蓄地向专家评委发暗示、"送秋波",影响专家评分;对没有与采购人建立"关系"的供应商,采购人代表则痛下黑手,毫无根据地予以扣分,甚至乱挑毛病,从而让评委认定投标无效。
  三是"找岔子"、"逼投降"。有的投标人实力很强,虽然不是采购人的"意中人",但还是过五关斩六将地获得了中标机会。采购人要么联络排名靠后的供应商,想尽一切办法找毛病、提质疑;要么与中标供应商私下谈判,提要求、出条件,迫使其放弃中标机会。还有的采购人迟迟不与中标供应商签订合同,或者重新谈判,强行要求中标供应商改变中标价格和付款条件等。一些供应商经不住采购人不择手段的"打压"和"折腾"而被逼"投降",无奈放弃中标机会。有时,采购人还采取迟迟不予验收、长期拖欠资金等手段违反采购合同,让中标供应商叫苦不迭。

来源: 政府采购信息报   作者:程功奏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