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天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高端访谈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高端访谈
郭崇立:肯尼亚,一个温和的民族
发布日期:2007-07-19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1869

    2007年7月18日下午,前中国驻肯尼亚大使、现任外交部档案局局长、联合国环境署、人居署代表郭崇立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谈他眼中多姿多彩的非洲风情和中肯友谊及驻肯尼亚4年的感受。

非洲角马大迁徙 场面壮观又悲壮
 
[中国网]:每年7月份,应该说是肯尼亚的旅游旺季。我们都知道马赛马拉野生动物园,应该在7月中下旬,角马就要进行大迁徙了,不知道郭大使有没有看到这一壮观的景象呢?
[郭崇立]:我任期三年半的时间,还是去过几次马赛马拉的,每看到一次都感觉非常震撼,不仅是角马迁徙,还有斑马,浩浩荡荡,非常的壮观。角马在这个地区大概有两百万到三百万的数字,加上斑马合起来有三四百万,三四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确实非常壮观,值得一看。马拉河是角马和斑马迁徙的必经之地,河里面有鳄鱼,角马一般不会游泳,过河的时候开始非常惨烈,很多角马跳到河里都被鳄鱼咬死了,作为一个浮桥,后面的角马前赴后继跳过去,这是一个悲壮的场面。
不同意义上讲,角马的样子长得很怪,“四不象”,牛头马面,但是有一个山羊胡子,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应该说长得很丑。从过河来看,应该说非常英勇,可以称之为勇敢的动物。
[中国网]:真的是非常想亲临一下这么壮观的场面,听说现在都一票难求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看看这样的壮景。
[郭崇立]:对,是这样,如果想去得提前很长时间预定。
 
 
人类的发祥地 田径摇篮 肯尼亚是令人难忘的国家
 
[中国网]:李肇星部长曾经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工作了八年,他就曾经说过,他愿意将他的半颗心都留在那块美丽的土地上。不知道郭大使您对这片土地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郭崇立]:李部长是一个非常有情感的人,他在肯尼亚住了差不多七年多,从去了以后在那里恋爱结婚什么的,所以对这片土地感情非常深。我记得03年从牙买加使馆转到肯尼亚。当时按照惯例,部长要临行谈话,当时谈到肯尼亚这个地方不错,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说现在听说治安差一点。李部长当时立刻严肃起来:“你不能这么说,到一个国家应该看到这个国家的长处,怎么能看缺点呢?”如果别人稍微说一点肯尼亚的缺点,他心里都不舒服,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
他在肯尼亚经常讲,在他回国的报告里面也经常讲到“黑色是美丽的”。这句话是一句很好的诗,这其实是肯尼亚的开国元首肯亚塔总统讲过的一段话“黑色是美丽的”,确实是可以非常好地体现和表达李部长对非洲的热爱。
所以我自己作为使节,工作了三年半,的确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你刚才提到对这个国家的印象,我想这个印象是综合的,一句话很难概括,比方说这个国家是人类的发祥地,又是一个适合人居的赤道非洲,因为赤道横穿这个国家,又叫做田径摇篮,中长跑世界冠军的摇篮。全世界中长跑世界纪录的创造者都是肯尼亚人。
[中国网]:前两天07年世界田联锦标赛上女子3000米中长跑刷新了他们自己打破的记录。
[郭崇立]:对,是在北京举行的马拉松赛。在美国、纽约等等都是肯尼亚人获得冠军。肯尼亚也是野生动物的王国,但鲜为人知的是它还是玫瑰种植园,全世界40多种玫瑰都出自这个国家,非常美丽。当然这个国家还是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的国度,这是有据可查的,所以肯尼亚的确是非常令人难忘的一个国家,如果去的话一定会爱上这个国家的。
 
 
古老又现代 肯尼亚人开放温和 40个民族和平共处
 
[中国网]:听您这样介绍我已经很喜欢那里了。大多数人对非洲人民的生活、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还不是太了解,您在那儿工作了那么久,您了解到的非洲人的生活状态、性格和喜好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郭崇立]:肯尼亚这个国家是既古老又新的国家,从人类发展史来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周口店人是40—60万年前的古人类,但人类学家公认的,以遗址和部落为证,肯尼亚公认是600到250万年前,人类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后来迁徙到欧洲,变成了白人。迁徙到了亚洲就成了黄种人,留在那里的继续是黑人。其实他那个地方应该说是我们周口店祖先的祖先,非常古老。
它同时也很现代,现代是指它摆脱殖民地的时间,63年独立,再往前200年,在200年之前就是一个部落社会,中国跨越了五千年,逐渐从成长中成为这样一个民族。肯尼亚这个民族很短,从部落种族社会一下就跳跃到了现代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这个民族有这样一些特点,比如他们很开放,愿意吸收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和文明。这个国家的宗教有三种、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大概占10%,基督教大概是70%,还有当地土族的原始宗教。这些宗教在一个国家里能够和平共处很不容易,其他国家的宗教冲突还是很严重的。
还有文明,因为它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欧洲的文化基本上占主导。但同时它也有本民族的文化,像语言上,英文是官方语言,但是斯瓦利(音)语也很有意思,东非国家中有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这三个国家,斯瓦利从语言的渊源来讲是当地的土语和阿拉伯语的混合,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是非常独特的特点,英文和斯瓦利语也是不同的,各有各的传统。
从人的性格来讲,我觉得肯尼亚是一个很温和的民族,有90多个种族的前身,主要的民族有40多个。这么多种族能够长期的、和平的生活在一起,可以说肯尼亚是一个政治上最稳定的国家,所以是很不错的。周边国家像索马里,卢旺达、布隆迪,卢旺达大屠杀,还有南北内战,索马里内战十多年,差不多有十万索马里难民住在肯尼亚。肯尼亚本来不是特别大,这么多的难民他们都欣然接受他们,并且给予了很好的照顾,当然还有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这一点来说还是很有心胸和胸怀的,肯尼亚从来不插手周围国家的事务。所以当年索马里成立联合政府的时候、过渡政府的时候,这个政府领导人的选举就在肯尼亚,索马里各派能够接受肯尼亚作为他们选举的地方,各派人都能够接受,就说明他们真的是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否则他们很难做调节、仲裁。大家平心静气在这儿进行选举是很不容易的。
还有一个特点,我不知道是否准确。就是肯尼亚并不禁赌,很多的饭店都有赌场,也不禁酒,也不禁烟,当然公众场合也不让吸烟。但是肯尼亚当地人,我去过一个地方,我看他们很少去赌博,赌博都是很多游客去做,一般都是外国人。肯尼亚人也不怎么抽烟,实际烟的消费还是很低的。我们也见过很多人酗酒,但醉醺醺的在大街的人很少。从这个意义来讲,真的是很值得敬重的一个民族。应该说这个民族有很多比较英雄的品质,或者说这是他们的传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敬重和借鉴的。就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民族,富有文明的传统和文明的理念、行为,我觉得很好。
[中国网]:听了您的介绍的确能感受到您对这片土地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了。
[郭崇立]:这是事实。我们中国人到国外有很多人去赌博,我们也给他们做工作,让华人华侨不要去,但有个别的游客去,但见不到当地人,包括喝酒也看不到,这都是很难得的,做到这些都很不容易。
 
 
中肯签署考古协议 探索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和佳话
 
 [中国网]:听了郭大使的介绍中非之间的友谊确实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士在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和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做贡献,确实值得我们尊敬。我们也知道,肯尼亚跟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就有郑和下西洋,听说从肯尼亚带回了麒麟,后来考证就是长颈鹿。现在正在考察郑和在肯尼亚留下的遗迹,不知道进展是怎么样的?
[郭崇立]:明朝皇帝说它是麒麟,应该说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佳话,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这非常值得我们去纪念,因为郑和的确是我们国家,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他到的最远的地方,现在有证可查的国度就是肯尼亚。当时带回了长颈鹿,是马林迪国王送的,之后带到了北京,进入皇宫,皇帝龙颜大悦,说这是麒麟,是国泰民康的祥物。还画了两幅画,现在还留存至今,但现在有一个迷还没有解开,长颈鹿是陆地动物,脖子很长,很高大,这个陆地动物会像人一样会晕船,怎么能够过来的?因为当时是船,行驶时间又很长,需要半个月到一年,而且它吃的东西的品种有限,它是吃非洲的一种树叶,我们叫金合欢树,这种树的叶子很小,有很多的刺,很耐旱,去哪儿弄这么多金合欢树叶?一般在路上树叶就干了,长颈鹿一般不吃干的树叶,又晕船,又是这么长的路,怎么带回来的?但毕竟带回来了,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这说明当时的运输科技水平已经相当高了,起码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带回来的,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你刚才讲到遗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亲自去过当时郑和船队经过的一个地方,叫拉木群岛。拉木群岛里面有一个博太岛,据传说或者是有很多的记载,郑和的船有两艘沉在了博太岛附近,当时的幸存者上岸和当地人通婚繁衍到现在,所以现在有一个村都叫中国村也叫上加,这里面有一个家庭,对自己是中国郑和水手的后代非常坚信不疑,我当时去了以后觉得他们的面孔、身材和东方人很像,当地人身材比较高,但他们的身材比较矮,面庞非常像亚洲人。他说,他生下来,祖父、祖母就告诉他,我们是中国人的后代,所以他的女儿也非常坚信不疑。在他女儿十三四岁的时候根据习惯就要结婚了,她当时还没有上高中,刚刚初中毕业,后来因为她说"是中国水手的后代,我要寻根,不能现在就结婚“。当时她上学没有钱,因为家里比较穷,她又拒婚,希望到中国去寻根,这样的事情就被报纸报出来,因为这样的事情比较突出,一般的女孩不会这样做。因此,当地的华人资助她上高中,我去的时候正好她上高二。
我跟她讲,我们非常高兴能够见到你,你很有志气,如果你高中能够毕业,通过考试,我们一定争取让你到中国去上学。听她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讲,她的成绩非常不错。后来我们去教育部申报,教育部非常支持,教育部在原来给的名额加了一个特殊的名额,现在这个孩子就在中国上学,在南京的中医药大学。这是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把他的后代带到了中国来寻根,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希望她将来成为中国和肯尼亚,甚至是中国和非洲友谊的桥梁。
刚才讲到了郑和的沉船,当地的渔民经常在那儿捕鱼,有时候网会拉出来一些陶罐,我去的时候在那里见过,陶罐在街上卖,没人要,当时有一个英国人比较识货,看到这个东西就买下来了,相当于用300块人民币的价格就把它买了。这个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明朝罐的风格,主要的是上面有凸出来的两条龙栩栩如生,一看就是中国明朝的,而且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古董,不要说300元人民币,就是3万元人民币恐怕也不行。这个罐子正好是在郑和沉船的地区,很有可能是当时留下来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当时的商船沉了以后留下来的古迹。
我们两国已经签署了考古协议,这是我们和非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考古协议,我相信有这个协议,将来一定会投资人力、财力、国力继续开发这个地方的历史。这也是中国和肯尼亚友谊的象征,还可以去探索当时郑和下西洋时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情况。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研究是非常值得做的,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的伟业,但过去很长时间中考察这个事件的都是外国人,最著名的一些著作都是英国人和其他一些西方人写的。今天我们有机会可以亲自去现场发现第一手的材料,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果真的能发现点什么,这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值得去做。
 
 
马塔伊和肯诺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中国网]:在您离开的时候您是不是心理也别有一番滋味呢?现在想来最怀念当时的什么事情呢?
[郭崇立]:我是去年8月份回国参加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突然就离开的,一下就到北京了。这次到北京来,觉得人很多,环境差一点,当然也有心理准备。真正在肯尼亚生活了三年半以后回到北京还是很不习惯,北京的空气比较污浊,如果按照肯尼亚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差别还是很大。非常怀念肯尼亚的蓝天、白云,清澈见底的湖泊,满眼绿色的青山,这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东西。
再就是那里的朋友非常令人难忘。作为中国驻肯尼亚的使节,因为是做外交,所以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交朋友。的确在那里有很多好朋友,一起完成了很多有益于两国人民的事情。比如说在这三年半期间,两国的领导人实现了互访,他们的总统和我们的国家主席实现了互访,这是很不容易的。06年4月份,胡主席访问肯尼亚。05年姆瓦伊总统访问了中国,在一年之内实现了互访,这个很不容易,因为十年了都没有访问。签署了各种协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甚至考古方面的,这些协议总数已经超过了过去一、二十年的总和。
当然我们的努力是一个方面,我想很大程度上还是肯尼亚的朋友做的更多,他们的领导人和我们的领导人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很怀念他们。其中有两个朋友特别值得提一下,一个叫马塔伊(音)教授,他是2004年世界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们都把他称作为非洲的骄傲,应该说是非洲的第一位女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且她是以保护环境突出的业绩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很不容易。她有一个理念,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人类的很多冲突,甚至战争都是因为争夺资源引起的,包括水资源。资源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环境的恶化造成的,如果我们保护好环境,就会保护好这些资源,资源的充盈就可以减少冲突。这个理念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肯定,所以诺贝尔委员会以此奖励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最重要的是行动。
她发起了一个“绿带运动”来保护环境,此外,她为了这个目的,可以说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比如说她是一个上层人士,是东非第一个女博士,东非的第一个女教授,但是她舍家去领导“绿带运动”。因为环境问题,和政府的观点发生了很多的冲突,比如说当时政府决定在城市的中央公园的绿地上建一个60层的大楼,当时她认为如果这个大楼建的话就会把绿地破坏,就会用很多地下水,从而地面的树木和草都会死亡,所以她带领自己的学生坚决去反对,静坐,最后让警察给打休克了,非常严重,甚至给抓到了监狱,但她依然不放弃自己的理念,最终她取胜了。肯尼亚政府还是非常文明的,最后因为大家反对没有建成,这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为了这个事情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身体受伤,进了监狱,甚至离了婚,因为她整天在外面做环保的事情,不是植树就是带领学生抗议,有些地方的森林被砍伐,用来修建住房,她反对这样做,她认为把森林砍伐了就是破坏气候,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她就静坐,不许开发商去开发。大推土机有时候就在她前面,她就躺在那儿不动,最后斗争终于取胜了,保护了很多绿地和原生态的森林。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又有理念又有行动,而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十年坚持不懈,对于这样一个知识女性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她后来当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副部长,中国对她获得诺贝尔奖表示祝贺,国内有关部门还送了一封祝贺信。她有一度还想访问中国,想参加政协举办的研讨会,但后来因为工作忙没有来,但她当时还是答应了的。我国的国庆节重要招待会她也来,重要的是她向使馆赠送了两份礼物,非常珍贵,是两棵树。她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她送了我一棵树,名字叫东非黄木,就是一个绿色的树苗。为什么送这棵树呢?她说原来肯尼亚周围这种树很多,东非黄木是一个高大的乔木,树的花纹很好,可以做家具、建房子,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后来殖民者入侵之后到处砍伐黄木,把它给掠夺走了。现在黄木是珍惜品种,所以她说把这个送给我,我们一同来保护它。我们把这棵树种在我们的院子里,现在活得很好,很多人都会参观。
还有一棵树叫奎宁,很多制药剂的时候都用奎宁,这是一棵药树,现在也非常珍惜。她送这棵树的目的,认为疟疾现在还是非洲人民的头号杀手,希望我们共同来对付这个疾病。应该说她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士,而且是中国很好的朋友,她的很多行动和理念都值得我们去借鉴。
还有一位朋友是值得特别一说的,叫肯诺博士,他是肯尼亚奥委会的主席。他又是一个农庄主,我去过他家里,他家是一个农庄,我去了才发现,他不仅是一位体育界的人士,因为他当主席是有充分的资格的,他是肯尼亚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
[中国网]:也是长跑项目吗?
[郭崇立]:对,长跑项目金牌获得者。他创建了肯尼亚奥运体育中心,非洲的很多优秀运动员在那儿进行培训,很多世界纪录的创造者都是从那儿出来的。去那儿以后我发现他还是一个很优秀的农庄主,他种的蔬菜和喂的奶牛非常好,运动员都吃他种的菜和牛奶。还有孤儿院,他收养了很多的孩子,有一些是艾滋孤儿,父母因为艾滋病去世的他都收养,大概100多个,他出钱把他们养起来,并且供他们上学,很不容易。他还是一个教育家,他办了一个从小学到中学的国际学校,我去的时候到一个贫困的乡镇,那里的很多孩子都希望上学,他当场就收留了两个孩子到他那里上学。
这是他的背景,他和我们中国的关系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当年我们北京申办奥运的时候,他做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突出的贡献。在申办的前夕,他召集了大部分非洲奥委会的会员,他自己出钱把这些会员邀请到自己的农庄做客,开了一个会。开会的时候他就说:中国这么多年来给我们非洲很多援助,我们也无以回报,现在是回报的时候,北京要申办奥运,我们都要支持北京,让他们一个个表态,大家都支持,这很重要。后来委员去投票的时候,很多候选国都争取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做工作,他们就说:”不要给我做工作了,你们对我很好,我也领情了。但是,不是因为中国做了我什么工作,而是因为肯尼亚的奥委会主席,我们已经承诺了选北京,不能背信弃义,必须做到。”所以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第一轮就出线了,这与非洲朋友的支持是绝对分不开的,其中肯诺的作用非常大。我们也经常邀请他来中国,我们一定要记住他。
我讲的这两个朋友都是比较要好的其中两个,他们的优秀品质,为社会大众、为社会做的贡献,特别是为中国做的贡献和支持我们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叫“滴水之恩全当涌泉相报”,何况这不是滴水之恩呢!
 
 
孔子学院和FM电台的建立是中肯友好交往的里程碑
 
[中国网]:我们知道现在肯尼亚好象也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它是第一个在非洲国家建立孔子学院的国家,而且还设立了汉语广播电台。您在肯尼亚这几年,您觉得肯尼亚当地人对中国文化是不是特别感兴趣?他们对汉语的学习是不是也非常热衷呢?
[郭崇立]:孔子学院是在2005年底建立,还有FM调频广播电台的建立,这是中国和肯尼亚两国在文化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事件。2006年4月份,胡锦涛主席访问肯尼亚的时候,当时的肯尼亚总统在宴会上特别提到了两件事情,我当时在场,他说孔子学院和FM电台的建立是两国友好交往的里程碑,他提到了这样一个高度来讲,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当时其他国家都建了不少孔子学院,但在非洲是第一家,而且是我们和内罗毕大学联合举办的,这是一个正规的学校,这是在大学里办的。第一期的学生有20多名,都是大学的本科生,他们是本科生选学汉语。
当时他们邀请我去为他们上了第一节课,我记得当时上课的情景非常感人,整个屋子里可以容纳100多人,满屋子都是人,都是学校的老师、副校长、院长,还有其他系的学生,都来了,还有中国在当地的一些媒体,比如新华社。我当时主要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可以学习孔子学说的精华。第二个内容是当年中国和肯尼亚渊源流长的友好交往,还讲了郑和下西洋,因为正好是600周年,我当时让现场的学生看了一本画册,就是当时送给中国明朝皇帝的长颈鹿,大家都非常感兴趣。所以那时候真的是感到肯尼亚学生都是佼佼者,他们对于中国的文化,对于中国和肯尼亚的友好交往是非常感兴趣的。
[郭崇立]:还有就是建FM电台,是我们在全球建的第一家城市调频电台,这个调频电台的好处就是比短波清晰,在出租车里都可以听到,我的那个司机当时总听,因为里面有教汉语的节目,非常的清楚,在肯尼亚电视机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大家都用收音机,所以非常爱听,一共是19个小时,三种语言,一种英文、一种是斯瓦利语、一种是中文,是很不错的,收听率非常高。当时肯尼亚的部长就说,FM电台的建立,使肯尼亚的首都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
孔子学院和FM电台的建立为什么会受到欢迎呢?肯尼亚很喜欢中国文化,的确是因为有这个实际的需求,再有就是两国关系的发展,到了这个水平以后交往非常多了,很多的肯尼亚人,包括上层的社会各界都希望更多了解中国,直接了解中国,这样的话他们可以听得到电台的信息。原来当地电台是被美国电台、BBC和法国电台主导的,外界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这几个电台。现在有了中国的,他们有了一个选择,所以多了一个信息的来源,而且这样的话他们是很高兴的,可以了解到中国更多的信息。
再就是贸易的发展,我们中国很多的公司也到了肯尼亚,很多的肯尼亚人也到中国来做生意,他们需要汉语作为一个工具,需要能够通双语的人才做他们的助手。再就是旅游,中国批准肯尼亚作为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地国,有一个数据是2005年底旅游者增加的数字是9000人,增加速度还是很快的,饭店里需要有会讲中文的服务员。还有就是导游,肯尼亚航空公司开辟了直航内罗毕到广州、内罗毕到香港,将来还要开辟到北京的航线,这些航线的开通架起了一个金桥,交往大大增强。比如一下飞机都是散客,办手续、出机场这些都需要服务人员,要求有会讲中文的服务人员。再就是旅馆、参观景点,这些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大家对会中文的这样的人才需求大大增加了,所以他们学习中文的积极性也特别高涨,因为有实际需要。我问这些同学,除了热爱中国和中国的文化以外,还有什么动力促使你学中文呢?他们说很重要的就是我学了中文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路子会更宽,这是很实际的、很好的事情。
 
 
珍惜友谊 杜绝商人急功近利损害中非感情
 
[中国网]:根据资料统计肯尼亚在中非的商业环境也是最佳的,肯尼亚比起其他的非洲国家有哪些优势?我们中国的哪些产品在肯尼亚比较受欢迎?
[郭崇立]:肯尼亚的投资环境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缺点。肯尼亚这个国家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农业、二是旅游业,三是轻工业和食品加工,和中国的合作离不开这些支柱产业。肯尼亚的气候很好,所以旅游和农业发展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像肯尼亚的内罗毕,是最适合人居的地方。所以联合国环境署和联合国的人居署就选那里作为联合国第四大办公地点,感觉气候条件非常好。再就是这里的人民非常的友好,肯尼亚独立后我们是第四个承认肯尼亚的国家,63年我们的外交牌就是“4”这个数字。从那时候开始,实际从以前就开始了,我们对非洲,特别是对肯尼亚,我们两国的交往做了很多工作,当时毛主席、周总理、陈毅都非常重视中国和非洲的关系,我们在那里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这一份友好的情感是我们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被称之为良好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已经在那里有了很好的基础,由于长期的交往,有一些公司去的比较早,对那里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当地已经有了一些华人华侨,他们可以作为桥梁。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肯尼亚本身把发展叫做多元的外交,或者说他们提出来“向东看”的外交政策。“向东看”就是发展和东方国家的关系,但并不影响他们和西方的关系。这是并行的,但有了“向东看”这个政策,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朋友。在这个政策下,他们也在加大吸收外资的力度,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比如也建立了一些开发区、工业园,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利用。
我们最早去的公司主要是援外工程,比如当年援建东非最大的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叫莫伊国际体育中心,是我们援建的,到现在还是非常好的项目,当时是中产国际去援建的,后来他们就留下来继续工作。我们还帮助肯尼亚修了路,当时很有名的一条路就是在首都内罗毕到港口利马沙(音)之间,这之间有一段路,这个路是中国路桥公司修建,这个路现在成了一个有口皆碑的榜样,很多别的路都坏了,而这条路仍然平整,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的车在肯尼亚行使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都很稳定,但到这条路却可以跑120、130、140的时速,非常平稳。当地人都走这条路,所以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说中国修的这条路是样板,起名叫中国路。所以到这个地方去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路。他们道路工程部的部长不光跟我说,而且还跟别人讲,以后谁来肯尼亚修路,这个就是榜样,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不要来,所以威信非常高,也是非常好的。
在肯尼亚,我们的公司修建的项目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商业来往,比如说个体的公司,或者说我们的民间公司也在那儿做了一些项目。电视机装备厂是肯尼亚第一家可以装备电视机的,从29寸到14寸,而且黑白的更受欢迎,因为便宜,容易普及,卖得非常好。用当地的工人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有税收,工人还可以学技术,他们都很欢迎。所以当地的一些小电器、手电筒、电池、电灯泡的装备都有。我们在那里还办了很多中餐馆。
[中国网]:是不是中餐馆很受欢迎?
[郭崇立]:应该说很受欢迎。很有意思的是印度裔的人很多,因为早年是英国的殖民地。很多印度人也喜欢中餐,但是我们还要提高中餐的质量,当然也有一些质量是很好的,我作为大使也经常在那儿请客,请当地的朋友、使节到中餐馆去,他们也都非常喜欢。所以总的来讲,两国的商业交往、投资环境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有一些缺陷,比如治安方面还是欠缺一些,因为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穷人还是比较多的,还有很多人失业,这种情况都反映在了社会治安方面。
另外我们要警惕国内个别的商人急功近利的现象,把一些质量比较差,甚至是假冒伪劣的商品带到那儿去,这也是有的,当地政府提出来过,所以这方面要警惕。因为这种急功近利的个别人的行为,很有可能会损害到非洲人民的利益,从而伤害他们对中国的友好之情,这种友好之情培育起来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多做工作,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摘自中国网2007年7月18日“中国外交官看世界”栏目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