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频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将于2013年7月2日下午14:00作客人民网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敬请期待![09:11]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我是人民日报一版编辑刘先云,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与我们交流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与热点问题。[14:03]
[刘元春]: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14:04]
[主持人]:刘院长,最近最热的一个问题就是金融系统出现缺钱的问题,银行间拆借利率出现飙升,您如何看待“钱荒”的问题,“钱荒”的根本原因在哪里?[14:05]
[刘元春]:如果从表象来看,“钱荒”和银行间拆借市场这一个资金的短缺,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一个是供给方,一个是需求方。供给方就是我们整个银行的这一个拆借资金的供给不足,而另外一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资金需求在进一步加强。[14:06]
[刘元春]:因此,围绕着这一次“钱荒”和这种拆借利率飙升的原因,大家提出了很多的解释,比如第一种解释就是资金流出说,第二种解释就是很多人讲的季节性波动说,也就是目前整个6月份是财税入库的时点,是前期这一个整个存款大幅度上扬导致最近这一个准备金要进行上缴,同时,又还存在着我们讲的监管调整说,很简单的一个就是由于监管的加强,要求我们的商业银行对于非标准性的一些资产要进行表内化。同时对于前期的这一个外币贷款大幅度上扬要补充这个准备金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银行间拆借市场上的资金占用比较厉害。[14:07]
[刘元春]:第三种说法,当然还有第四种说法,就是讲的因果恐慌论,也就是很多我们所看到的拆借,可能是由于个别的交易者进行对敲,导致这个利率上扬,导致大家可能出现人为的恐慌。当然,第五种,很多人可能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个别事件,是一种偶然因素导致的。第六种,很多人讲了,这可能是央行为了教训我们的商业银行,希望它要调整它的行为模式,因此,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银行资金恐慌的现象。[14:08]
[刘元春]:我们如果对这六种说法进行梳理,我们都会看到,这可能是一种表象性的原因。当然,也构成了我们解释目前这个“钱荒”和解释目前这个同业拆借利率大幅上扬的部分原因。[14:08]
[刘元春]:但是,如果抛开这些因素,我们就会看到,在这些因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这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我们要看到,目前有几大矛盾,就是说,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第一大矛盾就是我们所看到的,M2存量已经超过104万亿,社会融资总额已经达到我们整个的GDP,差不多接近两倍的规模,50%这样的一个规模,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也会看到,整个的贷款总量实际上增长也是很好的,也就是说我们整个的资金,无论从货币供应存量,还是从信贷总量,还是从全社会融资总量,这几个指标来看,应当都是很充裕的。[14:09]
[刘元春]:但是,我们会看到,我们的各类利率指标,也就是说价格指标,都是高居不下,并且还有上扬的态势。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关注到,目前价格指标里面,第一,银行间拆借利率并不是说是6月20号这个飙升之后才升上来的,实际上是整个5月份,我们的银行拆借市场利率都提高了,并且短期利率是高于我们的一些中长期的利率水平。这是大家可能没想到的。[14:09]
[刘元春]: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说,实际利率并没有下降,反而随着物价的回落,实际利率在上扬的。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可能看到的第一个矛盾,也就是说,货币供应总量、信贷总量,这些数量型的总量指标与价格型的指标是迫切的,是背离的。[14:10]
[主持人]:悖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实际上增速是比较快的,为什么利率反倒不降反升呢?[14:10]
[刘元春]: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矛盾,如果我们看到这个矛盾之后我们再看前面我们讲的这六种解释,那就成了表象性的了,这六种表示是解释不了这个问题的。这是第一个矛盾。[14:10]
[刘元春]:第二个矛盾,从我们整个资金存量很高,但是,我们的流量,特别是整个的货币市场上的这些流量,它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一些拆借、融资,这些规模都很大,但是,为什么我们货币市场出现这些问题呢?这是我们也要反思的一个问题。[14:11]
[刘元春]:当然,第三个更需要反思的问题就是,我们就会看到,实体经济在往下走,我们整个的这一个企业的利润率在下降,但是,我们的金融领域却发现,整个交易量很火爆,同时,这一个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在上扬。因此我们就会发现,实体经济的收益率和金融领域的收益率出现一个背离,这个问题更严重了。[14:12]
[刘元春]:这说明了什么呢?这三大矛盾就说明我们目前整个金融里面,第一个,就是说这种扭曲加剧,第二个,就是说这种期限错配,资金空转,这种现象是已经较为严重。同时,我们还会看到,这种实体经济和区域经济之间的背离说明我们在金融领域里面,已经出现了这种局部的为融资而融资的一种理财的活动。不然为什么利率会越涨越高,而实体经济不支撑它,这说明我们很多的融资,并不是说为了支撑实体经济,有它的实在的利润支撑来打造的。[14:12]
[刘元春]:所以,因此我们就会看到,出现这一次钱荒,出现这一次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实际上它的核心根源就在于,目前整个中国金融的金融扭曲、资金错配、资金空转,局部领域的这种投机性的活动,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状态,只是我们所看到的,像光大银行的违约,以及中央银行在打破以往的救助模式的行为,成为这种风险暴露的触发性的机制,所以深层次的机制还在于背后,这个背后就我们金融里面,特别是我们一些金融机构和一些商业银行,它在目前的这种利益格局里面所产生的这种盈利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异。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14:13]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金融扭曲、期限错配、资金空转,能不能再给我们做稍微深入一点的介绍?[14:13]
[刘元春]: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很多资金空转,资金空转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有大量的金融资金没有向实体经济里面进行渗透,很多机构发行一些新的理财产品,发行一些短期票据,并不是为了增强它的融资能力,向实体经济进一步放宽。只是为了在前期过度资产扩张的过程中间,要使它的资金能够维持它的转动,所以,它会进行缓救。[14:15]
[刘元春]:这样的一种过程中间,在目前资金局部收拢的状态,就会导致它为了维持以往的营运模式,必须发行利率更高、这种风险溢价更高的金融产品。这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在资金空转的过程中间,就会呈现两种现象,一个是资金成本、融资成本在上扬,也就是说,我们讲的一些,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在上涨,另外一方面,就是风险在进一步地累积,它的杠杆率在进一步地放大,这个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这种资金的问题。[14:15]
[刘元春]:另外一个,资金错配,最大的错配就是我们将我们一些很分散的、很短期化的储蓄,居民储蓄,通过我们的银行的一些体系,大规模地投到一些中长期的基础建设上面。这里面肯定有一个宏观的期限错配的问题。[14:15]
[刘元春]:另外,我们近期所看到的,很多商业银行为了维持它的存贷比,为了维持它的冲时点的效应,甚至要把一些拆借市场上的资金来进行放贷,而拆借市场上的资金本身它的功能就是平移我们短期的缺口,它的期限是很短的。这个期限错配可能更严峻,它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可能脆弱性更大。这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一些期限错配。[14:16]
[刘元春]:当然,期限错配里面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讲的理财产品。我们的很多理财产品是短期的,收益率很高,期限很短,但是,它通过这种短期的发行,通过滚动的发行,使它的资金可以中长期使用。但是这里面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可能就会发现这种资金的连续性和抗偶然因素的、抗风险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期限错配的三种表现形式,一个是从宏观,一个是从表内,一个是从表外,都会有这样一些现象出现。[14:16]
[主持人]:刚才听了您的介绍,我们感到,我们的缺钱并不是宏观层面的缺钱,宏观层面我们是适当的,是偏宽松的。您认为怎么样把这个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里面去?因为我们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里面也提到了要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您认为有一些什么样的具体措施?[14:17]
[刘元春]:目前来讲,整个资金没有向实体经济渗透,它有很多原因。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实体经济本身现在在进行下滑,就是处于复苏疲软的状态,实体经济的收益率也在回落,但是我们会看到,目前整个金融经济、金融领域里面的收益率还在上涨。因此,从正常的投资,微观角度来看,我的这个资金的运用肯定不会向收益率低的地方进行,必定会向收益率高的地方。为什么金融领域的收益率会高呢?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因素里面,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局部的投机行为,局部的监管套利行为所触发的金融泡沫,所触发的局部性的借新还旧的循环式的累积的模式。[14:19]
[刘元春]:我认为,要想使资金回归到实体经济,第一要义是要使金融领域的这种收益率常态化,要能够反映它实际的正常的需求。这是它的第一个原则。[14:19]
[刘元春]:第二个原则就是,我们要在宏观上,在某种程度上,要遏制目前这种利率下滑,或者说增长这个回落过速的状态。这是从原理上。[14:19]
[刘元春]:第三个,我们要从这中间的通道进一步打通,要进行一些结构性的点对点的改革。[14:20]
[刘元春]:原理可能就这三个方面。如果从具体措施来看,第一个,你要对这种以新还贷的模式及时遏制它,对于局部领域,局部把产业所出现的这样一种理财的行动遏制它,不能让它越滚越大,把一些虚假的收益率盘上来,大家资金都往这边去滚,这是在短期里面一定要。我们必须要从监管部门来讲,对于一些资金使用方向不明确,对于一些负债率很高的企业,它的发债行为,对于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的监管,要全面加紧。就是要制止这个东西,不然我们就会发现,在这样的一种畸形的状况下,它会使我们整个的金融价格会失真,不能反映供求。所以这第一个方面。[14:25]
[刘元春]:第二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要对前期金融领域里面这些扭曲的存量进行进一步的整顿,也就是说,比如说我们金融领域里面扭曲的存量,第一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投融资平台里面,大规模的这样的一些贷款,大量的一些银企政合作所带来的这样一些问题。第二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表外融资、影子银行,这些快速增长、全面泛滥的状况要进行清理。如果这两个方面不进行清理,同时,在清理的过程中,对于有些风险较高的活动要进行叫停,就是有些应当破产,或者应当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暴露,不能够简单地进行掩盖。这是第二个,在金融层面的存量盘活的很重要的。[14:25]
[刘元春]: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可能对于目前的期限错配的问题要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说通过一些金融债券的发行,比如说大额存单这些的发行,来改变我们银行在负债上面的期限结构。通过这一个证券化,改变它的一些负债和资产方,特别是资产方的这样一些风险,就是说,来调整它,使银行的这种行为模式,回归到一种常态化的状况。这是很重要的,也是国务院讲的,金融资产存量盘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14:27]
[刘元春]: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如果这些方面都盘活了,我们实体经济,我们讲的这样的一些状况,一定相对稳定这个上面,还得要做一些工作。当然,更重要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要加强金融向实体经济渗透中间的这种渠道上的改革。这些改革里面,我们所看到的,比如说第一个,对于一些国家战略性的增长比较好的各方面重点支持的这些,应该加强一些信贷的定向投放,就是结构性的调整。第二个就是我们可能需要融资渠道,从传统过度依赖于银行这种模式,向直接融资这种模式进行转化。[14:28]
[刘元春]:这里面大家都认识到,但是,怎么来做,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直接融资,过去几年,债券飙升得很厉害,这种飙升的过程中间,哪些是应该积极进行进一步地拓展,哪些应该进行调整,我们还要进行一些分类的处理。因此,对于这一块来讲,我们要有一些改革,比如说城投债,这个应该是改革和调整的很重要的一个重点,在直接融资里面。当然目前大家也热议IPO的这些事情,这个也是可能我们近期应当要做的。[14:28]
[刘元春]:除了这些方面的调整之外,当然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整体金融的一些改革,也应该要有一些及时推出的,比如说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问题,整体利率自由化的问题。所以,可能就是说,核心来讲,加强这一个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流动,第一个要点是在于我们要对金融的秩序进行整顿,防止这种局部金融泡沫,局部金融资源空转,打破这种空转的逻辑。第二个就是通过全面的改革,来构建新的一些融资渠道。[14:29]
[刘元春]:同时,畅通传统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地调整我们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的风险状况,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要加强我们的宏观的稳定性的调控。对于目前这种回落较大,中国经济这种悲观主义全面蔓延的状况,要有一种遏制的措施。大致就是这几个方面。[14:29]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比较快,货币的存量比较大,但是与此同时,上半年经济增速出现了放缓,就是一季度GDP真正增长只有7.7%,CPI的涨幅也开始出现回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甚至出现了同比负增长的情况。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通过货币宽松刺激已经无法重返经济复苏的轨道?[14:30]
[刘元春]:对。中国经济从2010年反弹之后,从2010年一季度,12.1%,持续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7.7%。这说明,的确,中国经济在这种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在一个逐步回落的通道之中。去年5月份,我们出台了稳增长的一揽子措施,这导致中国经济在去年四季度有一个轻度反弹,一季度的这种回落,说明我们简单的靠刺激性的这种政策,要想重返过去的高增长的路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是毫无疑问的。[14:30]
[刘元春]:当然,下一步我们怎么才能够使中国经济步入到一个相对健康的路径,因此我们看到的就是说,目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依然是我们的这种结构性问题在经济回落过程中间全面凸显,这是它的核心问题。[14:31]
[刘元春]:在全球金融危机因素触发下,导致结构性问题全面显化,这是它的一个重点。同时从全球来看,我们就会看到,全球已经在大危机之后步入到一个大结构调整的竞争过程中间,美国也在结构性调整,欧洲也在进行结构性调整,新兴市场国家也在进行结构性调整,我们依然也在进行。这是一个全球的核心命题。[14:31]
[刘元春]: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中间,如果不能够拔得先机,在未来全球竞争中间可能就会处于劣势。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讲,我们是很明确。但是结构本身的问题,它一方面不依赖于我们宏观简单的调整就会出现缓和,但是,另外一方面,它也不依赖我们这种行政式的就结构调结构的运动式的调整,而是要依赖于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增长模式的背后的制度基础和这样的一种利益结构,使它的这一个制度构建和它的这种激励模式,与未来的这种结构要想匹配。这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14:32]
[刘元春]:因此我们讲的调结构的核心依然在于促改革,特别是全面性的改革。但是,全面推动改革的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相对的宏观稳定。因此,我们就会看到,在目前的核心逻辑,第一个就是要守住底线,要防止这种经济回落速度过猛,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出现财政增长的过度回落,出现这种地方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这些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在进行这种金融秩序的调整控制过程中间,要防止触发这种系统性的风险爆发、风险显露这些问题。[14:32]
[刘元春]: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宏观有一种软着陆的思路,金融也要有软着陆的思路。软着陆的思路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要保住底线,就是要在就业规模、在财政增速,在我们整个实体与金融相互作用的度上面,要有所把握。这个底线的度把握住之后,我们要将我们当前的和中期的任务放在促改革这些上面,通过改革进行促进我们结构性的调整,来实施我们的结构性的大改革的全面推行。这个我觉得是重点,也是我们整个宏观经济出现一种反弹,步入到一种新的增长模式的一个核心要点。[14:33]
[主持人]:刘院长您刚刚提到促改革的前提是要守住底线。您认为我们今年下半年经济走势会是什么样呢?能不能稳得住?我们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块,您觉得它的表现各自会怎么样?[14:33]
[刘元春]:目前来讲,我们所看到的投资增速还在一个回落的区间里面。回落的主体主要是民间投资在回落。同时,地方政府的投资,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它主导性的两大力量。下半年这两大力量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就是说民间投资会不会因为市场的这种好转,会出现一个反弹。同时,地方政府会不会因为它的资金的约束有所放松,导致它的投资出现反弹呢?[14:34]
[刘元春]:可能我们的答案比较明确,第一个,民间投资可能会出现一些触底的现象,但是反弹很困难,原因就在于,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制造业萧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依然没有出现这种缓和的迹象。就是目前来看。因此投资的这一个是滞后于这些参数的。所以,我们会看到,民间投资可能会在下一步官方投资的带动下,会有一些触底的迹象,但是出现明显反弹的概率基本上很小。[14:34]
[刘元春]:地方政府投资,从我们所统计来讲,地方整个投资的规模,实际上新换届效应,所导致的规划是高达接近28万亿这样一个水平,是很高的一个水平。只是由于投融资平台的整顿,以及这一个财政增速的回落导致它有心无力。但是下半年这种状况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我们认为会有所改变。[14:35]
[刘元春]:改变的核心原因,第一个是土地出让金的收益,比如目前北京已经完成全年的任务了,比去年全年的还要多,土地出让金的收益可能下一步会上涨,当然,同时,我们也会看到,财政增速这种个位运转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但是,同时,可能投融资平台的调整可能会步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中央政府和相应的货币当局可能对它的条件,对于一些好的项目的条件,可能要逐步进行一些放松。这是投资的状况,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总体来讲逐步止跌的过程。[14:35]
[刘元春]:消费本身我们认为它是在八项政策和收入增速回落的双重作用下出现的今年明显的一个回落。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八项政策对消费的冲击会逐步缓解。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收入的问题,如果说是短期增速回落,可能后期会。但是如果二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还是在6%到7%的水平,今年整个消费可能是一个前低后稳的状况,很难回到去年15.8%的水平。[14:36]
[刘元春]:当然出口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到四月份增长还不错,五月份出现了一个回落,应当说,由于热线的因素,假贸易的因素,一到五月份的数据可能不是特别可信,前面可能过高,后面可能过低。总体来讲,前面有所改善。从目前趋势来看,我们认为可能三季度全球的贸易状况可能会有所回落。四季度可能会有所反弹。也就是说,它是在一种波动中总体有所改善。因此把这三大因素结合在一起,我们认为今年是一种前低后稳的态势。[14:39]
[刘元春]:就是说,增长速度可能依然是在,比如说去年的7.8%左右,这样一个水平。因此,我们讲的,它的底线是能守住。[14:39]
[刘元春]:集中表现在,第一个就业,一到五月份470万的新增就业量,说明目前的就业状况没有恶化。第二个,财政增速总体增长6%多,虽然较以往有所回落,但是整个地方政府的运行还是不错。第三个,虽然我们企业的利润有所下滑,但是,总体的资产负债的状况并没有全面恶化。[14:40]
[刘元春]:它与这一个金融之间的互动,在短期内还不会导致这一个银行呆坏帐出现急剧上升的现象。因此,在就业底线、财政底线以及我们的金融风险底线,我们认为能守住,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因此,从短期来看,我们认为,这种经济复苏疲软的状态还会持续,扭曲和风险还会逐步逐步地在显化。但是,底线能守住。[14:40]
[刘元春]:因此,要破解这样一种困局,核心依然在于改革,特别是以政府自身改革为主导的新一轮的大改革的全面推动,这个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14:40]
[主持人]:您对整个宏观经济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当前无论是稳增长、调结构,还是防范我们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您刚刚反复提到“改革”两个字,我们需要在一些关键领域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您认为,改革主要需要在哪些领域展开?如何推进这些改革?[14:40]
[刘元春]:第一个需要全面推进的实际上是财税体系。财税体系里面的核心,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说,还是分权模式,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目前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泡沫上扬,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扬,以及产能大幅度过剩,产能放量,产能过剩的这种现象,还有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整个的企业的退出和进入对市场反映很不灵敏的这些现象,都是与我们目前的过度分权的体系有关。[14:41]
[ 刘元春]:我们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工程,他们会大规模地进行投资,大规模地新建工业园区、各种产业园区,通过畸形的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很多的资金。这样导致中国每个地方产业同质化很严重,重复建设、规模化建设很严重,最后导致无数个地方的复制好的产业园区叠加在一起,就演化成中国的产能过剩。[14:43]
[ 刘元春]:我们这些年产能过剩为什么治理不好,越治越多,原因很重要,一个是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式不合理,导致国有企业对很多产业进行分散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导致最后它过度进入到很多已经饱和的产业。[14:43]
[ 刘元春]:房地产也是如此,房地产为什么价格很高,与土地市场有关系,土地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主要和地方政府一手抓产业园区,大规模的提供工业用地,另外一方面要收取高额的土地出让金,要进行垄断性拍卖,这两只手直接导致土地市场上的供给结构,导致我们整个的住房价格虚高的现象。[14:43]
[ 刘元春]: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国家进行了很多年的房地产调控、产能过剩的调控,但是往往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上面有命令,下面不实施,进行一些博弈性的缓冲、对冲,甚至抵制,导致我们所看到越调越乱,这是它的一个症结。所以这里面我们所看到的,目前对于我们结构性问题里面的一个很关键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我们分权体系,在这里面。[14:44]
[ 刘元春]:而分权体系维护的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说,除了对封疆大吏的政治考核模式要发生调整之外,在经济领域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它的财税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14:44]
[ 刘元春]:当然,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到底怎么来进行实施,这里面可能有很多的一些要在试点过程中间不断探索的一些问题,当然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所看到,比如说现在的民生建设,也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重点,政绩工程的考核,但是我们会发现,地方政府在实施民生建设上,往往是做一些大而空、看得见、短期化的。[14:45]
[ 刘元春]:但是对于真正在体系性、制度性、惠及老百姓一些日常生活的方面做得不够,就是说硬件做得多,软件做得少。导致我们民生建设往往是过度硬件化,过度成本化,然后,非制度化这样的一些现象。[14:45]
[ 刘元春]:我们怎么来防止这些?很重要,很多的一些民生建设可能要提高它的统筹力度,要构建一个从中央向我们最基层民众这种民生建设的一个很直接的通道,这就需要把我们的福利的统筹力度要加强,成绩要提升,而对于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的力度相应地要削减,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可能就要削减,这是可能调整的很重要的几个方面。[14:45]
[ 刘元春]:当然,如果从更抽象的角度,我们认为,第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就是要构建一个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就是说要给市场彻底地松绑,而不是简单地松一松、放一放,而是要把这个约束市场的绳子都要剪断,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打破这种部门格局、地方格局,以及政府看得见的手过度干预市场的这样一些行为,这是第一个。[14:46]
[ 刘元春]:第二个就是,更重要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法治有为的强中央。转型社会必须要有一个强政府,强政府的核心是中央各种统筹规划和命令,各地方要有效地实施,而不能在一种权力内核中不断地使我们统筹的力量和科学性被分解掉。当然,中央的这种强大是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所以,法治有为的强中央,避免地方对中央的博弈,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和博弈。这样才能使我们很多改革的顶层设计,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实施能力。[14:46]
[ 刘元春]:第三个就是广泛低度的大福利。就是统筹成绩要提升,但是我们的度不能简单地往上提,就是不能简单地走民族主义的道路,但是这种大福利还是要有。就是一种广泛低度的,就是与我们这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所以,这三个方面,我们认为,是目前改革的三大目标。这三大目标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核心在于政府的自我调整,自我改革。它的落脚点在于我们的大市场以及大福利这两个方面。[14:47]
[主持人]: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到了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的职能,要放活市场,放权于市场。[14:48]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刘院长。谢谢各位网友。[14:48]
[刘元春]:谢谢。[14:48]
来源:人民网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