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高端访谈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高端访谈
张立群解读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发布日期:2013-07-05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3819


    [新华网]7月4日下午2点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一起,研判上半年的中国经济走势。 
    [主持人]2013年行程过半,回望整个上半年我们会发现,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形势尚算稳定;物价涨势温和但楼市持续高烧;广义货币(M2)突破百万亿但银行却高喊“差钱”。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向上有压力,向下有支撑”的框架中呈现出机遇与风险交织的态势。在车行中叶之际,新华网即日起推出系列访谈,对中国经济当下的热点逐一追问,敬请关注。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老师,张老师欢迎您。 
    [张立群]谢谢!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今年中国财政收入巨减的大背景下,官方明确了财税改革的重头戏,而且将从8月1日开始营改增也要进行双扩围了。在当前情况下,包括在整个中央财政放缓的情况下,钱袋子扁了,相对的投入又增多了,那这笔钱从哪里来呢? 
    [张立群]这种情况下,财政的压力在增大,任务也在增重,包括稳增长和保障基本民生等等。首先,我想还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还是要“挖”钱,盘活存量。比如今年年初的八项规定,对公款消费叫停,我认为这是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我们在整个各项行政支出方面,也应该进一步遵行厉行节约的原则,把资金更多地转到确保基本民生这一方向上来,转到支持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保证上来。
    [张立群]第二,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发债的规模。因为现在经济转型面对的很多困难是阶段性的,为了应对这些阶段性的困难,我们可以在一定期间内扩大债务发行规模来支持转型完成,实现更高水平、更小代价的增长,这种发债我想不会有很大的风险。 
    [主持人]刚刚您也提到,现在政府推出了八项规定,昨天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又再次强调说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要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您怎么理解再次强调“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的说法呢? 
    [张立群]财政上最近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量开支的透明度在提高,规范性也在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财政开支在各级政府财政的安排使用当中“跑冒滴漏”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而且需要高度重视,特别是现在在公共财政预算之外,像与政府基金和土地收入相关的很多政府收入方面的预算管理,应该说需要进一步再加强。
  [张立群]所以我想“跑冒滴漏”方面确实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实际上通过做这些工作,我想更重要的是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过这个制度的完善使得政府的各项行为能够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实际上这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持人]其实您刚刚谈到的主要是怎样激活财政这块的存量资金的问题。联系到今年6月19日国务院也曾经召开常务会议,当时提出要用好整个增量、盘活存量,今年的M2是突破百万亿的,那怎样盘活这百万亿的钱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呢?
  [张立群]现在货币存量确实规模不小,像2012年我们M2的余额相当于当年名义GDP的1.88倍,2008年的时候是1.58倍,相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再生产,包括市场流通的规模来看,现在这个货币存量确实明显地比2008年的时候扩大了。那么在这个扩大的背景下,我想要让这些货币更好地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控,加强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内生性的约束机制建设。真正高度警惕风险,高度为各种资金的使用风险承担起责任。在这一背景下防止片面追逐高回报的倾向——就是不顾风险、过快扩张各种资金的使用,从而追求金融方面的高收入,要防止这一倾向。 
  [张立群]要更多地关注成长性更好,而现在回报率相对比较低、但资金风险也比较低的领域。比如现在讲的实体经济,制造业、服务业、包括农业,应该让资金更多来关注这些领域,看到这些方面在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在做大、特别是在做强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我想在这个背景下,一百多万亿的资金存量可能就会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从金融角度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使得在向着做大做强的方向有一个实质性的前进。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的也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就是优化整个资源配置的问题是吧? 
  [张立群]是的。
  [主持人]当前老百姓比较关心的是物价和通胀水平的问题,5月份CPI涨幅继续回落,有分析认为这种回落酝酿着接下来物价的大反弹,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张立群]现在价格的水平比较平稳,总体来看它为稳增长、包括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空间,但同时也要看到,涨价的压力还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刚才我们讲到货币的存量还是比较大的,这些货币存量很有可能在一些市场预期的引导下推高某些方面的价格,比如像房地产市场、房价等等,也可能推高有些方面的投资产品的价格。 
  [张立群]第二,农业生产方面,今年夏粮的生产形势是比较好的,但食品供给方面总体还是紧平衡的状态,就是说多一点就有点饱和,但是少一点马上就会不足。因为很多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大量储存的空间不是太大。现在要关注比如今年的禽流感对禽类制品的生产和未来供给的影响,包括现在猪肉的价格持续保持在低位,那么猪粮价格比现在一直在保本点附近,有时候甚至低于保本点,这个时候对生猪的饲养、生产是有不利影响的,而且这个影响是在不断累积、在增大的,所以生猪生产的稳定也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如果由于不赚钱大家都不养猪,那么发展下去的话也有可能出现比如一两个季度以后猪肉的价格上涨加快。 
  [张立群]再加上现在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政府的主权债务规模普遍还是明显偏大、过大的,那么这些主权债本身的运动是一个发新债还旧债的活动,所以这样一个巨大的债务实际上是导致货币增发的压力,就是政府发债的刚性比较强。支持政府发债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各国的央行,包括美联储增加美元发行,通过这些货币的发行来购买政府这些主权债,然后给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所以,影响货币超发的因素,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也是不能低估的,尽管最近美国经济温和向好,使得美元现在处于一个走强的态势,但是未来这么一个货币超发所导致的通货膨胀风险,我认为现在还不能低估,而且这种通货膨胀会通过进口的渠道影响到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尽管它现在没有发生,但是对这方面的变化要有所警惕。 
  [张立群]再有就是像热钱,现在的流动量我觉得是在逐年扩大的,特别是今年以来它流入流出的规模明显增大,这种变化对我们货币供给量的合理调节所带来的压力也是要高度警惕的,所以说,怎么样保持一个合理的货币供应量、怎么样能够保持我们这个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平衡,这方面的工作我觉得还是相当复杂的,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们在怎样稳定房价、稳定食品价格,包括稳定总供给、总需求的关系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认真、扎实地做好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认为现在尽管形势上总体是平稳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应对一些挑战,也要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
  [张立群]对,对于物价形势我认为是这样的。 
  [主持人]那您怎样看待今年下半年整个经济形势呢? 
  [张立群]我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正在向七到八之间的平稳经济增长区间过度,这个过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展总体是正常的。从去年稳增长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回升之后,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包括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实际上都是保持在七到八之间的,尽管现在我们在关注一些下行的压力,但是从目前支持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条件来看,未来还是可以稳定在七到八之间的。所以我认为,这样一个过渡目前的进展还是正常的。
  [主持人]像您之前提到了,我们在金融方面需要警惕一个货币超发的问题,针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在其他方面应该做出哪些应对呢? 
  [张立群]我想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第一还是要抓好居民基本消费能力的稳定,这个基本消费能力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生存保障线。就是说,国民的基本生存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最重要的,能有这样的一个基本的生存保障,而且能有一个全面的覆盖能力。使得所有下岗失业人员能有基本生活费,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卫生、包括保障性住房等等方面能有必要的支持,在再就业培训、包括职业介绍方面也可以获得这样的制度支持。通过这个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确保居民基本消费能力的稳定,这对稳定消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张立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未来我们要关注就业形势、要努力增加就业,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产业从低水平快速扩张开始转到质量效益型的升级,确实可能使我们就业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会受到一定影响。那么在这个影响下,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基本生存保障制度的建设抓好,这个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对于整个消费的稳定,我认为会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
  [张立群]当然,我们现在还有一个目标,就是今年的稳增长。实际上稳增长对于稳就业、稳定必要的收入增长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整个消费的平稳也是非常关键的。还有就是在投资方面,我想第一对基础设施投资这块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做细,因为我们今年已是“十二五”规划的中后期了,在这个背景下,“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很多重大建设项目都到了建设施工的关键时期,但是现在政府财政能力有一定的下降,各方面的融资对于这些回报率不是太高的领域应该说支持的力度也还有待提高。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怎么样确保我们“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能够如期完工?这是非常关键的。 
  [张立群]再有就是我们现在高品质的城镇化。实际上它需要很多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设施,像学校、医院、地下基础设施——包括地下排水系统、地铁、轻轨、地下停车场等等,都需要加强建设,所有这些都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确保其建设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想在这方面要抓紧,要把工作做细、做扎实,真正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一个稳定的资金保障,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建设条件。当然,其中对施工质量等等也要加强管理。
  [张立群]第二个方面,我想对房地产投资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的销售形势是直接相关的,如果房子卖不动的话,开发商就不会投资去建房子。所以房地产市场调控我认为还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要注意稳定房价,就是使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大体平稳,那么做到这一点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不合理的买房需求坚决管住,就是我们所讲的投资、投机性的买房需求要坚决管住,这种管理包括限购、未来也包括制度性的建设——像扩大房产税的试点、包括其他一些和房地产交易环节相关的税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这些都会发挥一个促进稳定的作用。
  [张立群]另外,对居住性的买房需求要支持,我觉得这个支持特别反映在货币政策方面,比如说我们在首付的比例这些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当然这个情况要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特点来有区别地由各地自主选择,因为我们看房地产的供求关系总是地域性的,因为房地产作为不动产,在地域上是不能移动的,所以各个地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情况是不太一样的,应该给地方政府相机抉择的空间,让他针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实现稳定房价、稳定房地产销售形势的目标。 
  [主持人]刚刚您谈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这块,想追问您一个问题,就是除了刚刚谈到的房产税扩围的政策之外,您认为短期内政府还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来平衡楼市的供需关系吗?
  [张立群]我想从一线的大城市来看,现在房地产的主要矛盾是供不应求,在短期内供给不能显著增长的话,管理需求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就是管理买房的需求。管理买房的需求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区别对待,就是对不合理的买房需求坚决控制,特别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提高这种控制的水平;但是对于合理的买房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刚性的、改善性的买房需求,还是要积极地给予支持和引导。 
  [张立群]另外就是还要努力增加住房的供给。这方面在整个高品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都要把它作为一个重大任务,通过城市承载能力的提高、城市支持各种住房建设(像土地供给方面能力的增强)来支持城市住房供给的较快增加。这对稳定房价则是更为重要的。
  [张立群]当然,由于人力资源、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一线大城市,未来高品质的城镇化需要有一个更合理、更科学的长远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我们有相应的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些安排,包括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配套、包括在其他公共资源方面的一些重点推进。我想产业和人力资源在空间布局上过度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的情况,可能也会有所改变,这个改变对缓解现在一线大城市的住房供求矛盾也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刚刚我们在聊的过程中,您也提到了我们现在整个经济要往一个“升级”的方向走,因为现在各界都比较关心的一个词叫“中国经济升级版”,相信您也听过了,但是有一些专家学者会认为, “升级版”就是指中国必须要告别以往的那种石化煤钢拉动GDP的年代,也有人认为“升级版”是放弃速度换取质量,您怎么看待这个“经济升级版”的内涵?
  [张立群]我的理解,这个“经济升级版”是在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方面,我认为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说从粗放的、低水平的数量扩大,转向集约的、质量效益型的增长。之所以要有这个转变,我想它的背景就是市场条件和成本条件的变化。就是我们原来支持这样一个低成本、低水平扩张的条件,一个是市场是供不应求的,一个是要素的价格很低、各种组成成本的要素价格很低,那么现在这两个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现在这个市场已经由供不应求转向普遍的供大于求。 
  [主持人]产能过剩。 
  [张立群]对,应该说产能过剩现在比较普遍。供大于求的市场,实际上要求企业产品的质量要不断提高、性价比要不断提高,因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市场的选择标准提高了。供不应求的市场上,市场选择的重点在有没有方面;而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上,选择的重点在好不好,做到好不好,就要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这个时候就要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性能,就要不断地加强成本管理,逐步提高产品降价的空间,当然,最基本的一个因素还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通过这些努力,来使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高,在市场选择当中取得生存权。另外,在要素成本选择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实际上也要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方面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的努力,来应对成本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意味着,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要素成本水平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客观必然性,而这个转变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很重要的内容。 
  [张立群]另外,“中国经济升级版”在经济体制机制方面实际上也要有一系列的重要变化。就是原来的粗放的、低水平的数量扩张,实际上是有一个和它相对应的体制机制在支持的,那么,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很重要的是要在体制机制方面解决一系列弊端,通过这些弊端的解决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支持。比如说,要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使市场在更全面的范围内、以一个更充分的方式来组织和配置资源。为此,我们现在政府比较多的直接介入到经济活动当中、介入到资源配置当中的行为,就要通过改革把它加以减少、加以约束。此外,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就是政府在社会公共方面的职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在市场秩序、商品安全、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等等职责,我认为应该尽快地得到加强。 
  [主持人]这也是“升级版”的一个重要内容吗?
  [张立群]对,我认为“升级版”包含着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要有一个升级,也要达到进一步成熟和定型,通过体制的完善、生产关系的完善,来支持社会生产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一个更优的模式、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水平来进一步地解放和发展。所以我想,实际上“中国经济升级版”还有一个就是所有参与这个活动的企业、包括个人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我们说,一流的制造可以支持一流的生活水平,使你享受到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必须要有一流的工作精神、一流的生产技术、一流的工作态度。
  [张立群]实际上我们看发达国家,像日本制造、德国制造,之所以口碑非常好,就是在整个经济活动当中,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工作的水平、工作的态度,个人在生产当中、在经济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所以我觉得,企业、包括个人这样一个素质能力的升级,应该说也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经济升级版”既包含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包含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紧密联系的制度和体制,还包括了所有参与发展的企业和个人的素质——行为、工作水平的升级。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提到,要对机制和体制进行转变,也提到了一个词就是“改革”,“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也在稳步推进着,今年以来政府已经取消和下放了133条的行政职权,您认为这样一个释放改革红利的举措,为“升级版”在哪些方面打好了基础呢? 
  [张立群]改革对于现在经济发展上台阶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改革第一可以使很多方面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领域从供给的水平来看,大家还不是很满意;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很多资金、很多的生产要素现在苦于找不到出路。所以我想,通过改革就可以把这样一些发展空间释放出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使得这个领域的供给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供给水平提高,也就是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也就是整个发展潜力的释放。 
  [张立群]还有就是,通过改革,特别是人作为第一位的生产要素,他的发展会有一个更充分的选择空间,会有一个更稳定的发展环境。比如,从农民工这个角度来看,他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作为一种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的职工来存在的,但是这样一个职工队伍稳定性是比较低的。现在的就业比较多的是叫灵活性的就业,就是岗位的稳定性是比较低的,这种情况对于人职业素养的提高、职业技能的提高都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讲产业工人,他多年的积累会形成一种文化、会形成一种传统、会形成很多技术诀窍,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强大的生产能力,但是由于我们现在整个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不高,这些能力的形成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张立群]所以我想,通过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包括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尽快成为城镇户籍居民,通过这样一些举措,会使我们这个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大家对一个城市的热爱程度大大增强,那么这个城市的人们相对之间关系的稳定性会不断提高。在这个背景下,从社会生产角度来看,他也会对经济增长、包括各方面供给水平的提高、包括市场需求能力的提高,都会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实际上这也可以理解为改革带来的红利。 
  [张立群]另外,在改革推进当中,市场对企业的选择能力会不断增强,就是优胜劣汰。这种优胜劣汰的选择会使以企业这个方式来组合的要素资源有更高的效率、有更高的适应性——就是对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对这样一个要素成本水平提高的环境,有更高的适应性。这个时候,通过社会资源的重新组合、更优组合,它也会释放出巨大的潜力。而且这里面也会包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化升级中也会释放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是结构变化带来的发展潜力会通过改革而得到释放。所以我想,改革的红利是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最后它表现为通过改革来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实质性的转变、来使整个发展模式有一个实质性的转变,使发展从平面的数量扩张向一个上台阶上水平、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来迈进。这里面包含的红利是相当巨大的。 
  [主持人]那依您看,按照现在政府稳步推进改革的节奏,实现这个“升级版”的周期和时间大约是多久呢?
  [张立群]我想,关于中国经济重大转型的展望,首先要充分估计它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主持人]能详细谈一下具体的挑战吗?
  [张立群]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从企业方面来看,从过去这样一个利润丰厚、做什么都能卖掉的环境,转到现在这样一个微利、甚至没有利润,而且要求产品要做得越来越好、性价比要越来越高的环境,它有一个不适应,这个不适应是非常普遍的。从多个行业都可以看到,现在企业都在抱怨经营发展越来越难了、钱越来越不好挣了,这实际上就是企业转向升级所面对的困难和考验。
  [张立群]另外,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原来宏观调控总体以防过热为主,因为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的发展能力、发展动力都是相当强的,有丰厚的利润而且事情很好做,这个时候所有的资源被调动出来、所有的生产能力被开动起来,都去追逐丰厚的利润,所以宏观经济最主要的风险是过热的风险。但是现在,我们经济进入到重大转型过程之后,宏观调控也需要有一个新的适应,就是怎么样把握好“稳增长”的目标,使实际经济增长率能够在转型的复杂环境下稳定在潜在增长率附近。现在的潜在增长率,我认为应该是在七到八之间,过去我们可能在十甚至更高。所以,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怎样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合理的调解,这里面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实际上也有挑战、有考验。 
  [张立群]还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很多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民生保障的问题可能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当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之后,整个转型包括过剩产能的调整、困难企业的调整,引起了很多基本生存保障的问题。需要更多支持的时候,社会事业也面临着考验和挑战。另外,转型升级的过程实际上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而优胜劣汰需要有严格的市场规则、财产的责任制度、风险的问责制度。包括对各级政府、也包括对企业,事情谁决策?谁承担责任?这些都需要严格起来,而且整个商业的契约精神、商业道德都需要加强。所以,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方面实际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考验。
  [张立群]所以我想,在经济重大转型的背景下,实际上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社会、包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考验。现在出现一些悲观情绪,我想很多是由于遇到这些问题之后产生的,就是开始不理解:过去的好日子没有了、现在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想,要充满信心,就是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要充满信心。中国经济过去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巨大成长的成就,这些都是建立信心的坚实基础。
  [张立群]中国经济由低水平的快速扩张、数量的增长开始转到质量效益型发展,这个转变我认为是非常及时、非常积极的。这个转变,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及时地化解了过去那种发展所累积的风险,使得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大提高。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各个方面付出努力、付出辛苦,要有一定的调整代价的,但绝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就要崩盘、就要出现全面的衰退,所以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张立群]但是另一方面,还是要脚踏实地要敢于正视这些困难、正视这些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在整个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当中、在企业的转型升级当中做出积极的、建设性的贡献。在这样一个上下一致的努力当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就更加准确了,它就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管理职责,而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介入,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会更多地由市场来发挥基础性的调解作用。这样发展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代价会明显减少,整个制度的规范性、包括人素质的提升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存在周期一说,但是它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在升级的过程当中,大家对经济增长率这个数字的关注程度就会逐步减弱,因为同样是GDP七到八的增长,如果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益、更小的代价,这个增长给我们带来的实际福利应该说就会更扎实。所以,大家对这样一个转型既要有信心,也应该有耐心。但是我相信,经过上下一致的努力,应该说中国经济升级会很快地见到一些成效。
  [主持人]“升级版”的整个新的经济格局的局面,会比较快地显现吗?
  [张立群]对,经过几年的累积,我觉得它会见到明显的成效。 
  [主持人]刚刚您说能够见到一个比较好的成效,是指我们在经济升级之后,在国际上能够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吗?具体能打造哪些核心竞争力?
  [张立群]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想竞争力更突出的应该是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在品牌的竞争能力、在企业管理水平、包括职工素质提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立群老师今天做客新华网,感谢各位网友收看今天的新华访谈,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接下来的系列访谈。谢谢。 

  

  (2013年7月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做客新华网,为网友详解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图为张立群在访谈现场。

    来源:新华网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