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理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理论探讨
国货因“油水”少被剔出政府采购?
发布日期:2007-03-29    地区:四川省    阅读次数:296

     近日,江苏一些政府部门进行中央空调招标时,明确要求只许合资、进口品牌投标。财政部一位官员表示,江苏这种作法可能不违法,但一定不合适,地方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允许和鼓励民族品牌积极参与政府招标。(3月27日新华网)

  政府部门在物资采购时打起“拒绝国货牌”,并不鲜见。不以技术、价格、售后等综合实力为准,而以是否穿“洋装”为标准,即便民族品牌的价格比国外品牌低三分之一,仍然倾向于国外品牌的政府采购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地方采购外国产品的比例居然高达90%以上。

  如此做法屡屡引发社会强烈反感。以这次江苏某部门采购空调只用洋品牌为例,公众质疑如潮水一般:典型的崇洋媚外,歧视民族品牌……应该说,公众的反感甚至说是愤怒,都不是没来由的。然而,在爱国情结的口水中,我们又往往会执着于事件的表象。如果能摘下爱国墨镜,我们就不难发现,政府采购拒绝国货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笔者以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政府采购机制的不规范。违背招投标惯例随意乱设门槛、无视公平竞争原则制定“采购规范”、人治思维凌驾于比价采购规则之上等现象在当前政府采购中仍普遍存在。在这种想招谁就招谁的机制下,拒绝国货与拒绝洋货其实都有可能。

  那么,为什么一些地方会对洋品牌“一往情深”呢?关键的问题还在价格。近年来,国际知名品牌纷纷飘洋过海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在前所未有的冲击下,诸多民族品牌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只能采用低价策略来确保市场份额,虽然价格往往比洋品牌低很多,但也往往更接近成本,这样可榨的“油水”就不多了。而洋品牌由于具有技术优势,具有高定价的空间,在客观上也打开了高回扣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采购机制不规范,在一些地方采购的天平自然就开始悄悄向洋品牌倾斜了。

  容易受权力干扰的采购机制和“猫腻空间”,才是政府采购拒绝国货现象背后的真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本着“花最少的钱购买最佳产品”的原则,政府采购即便是拒绝了民族品牌,也应该不会引起社会舆论的批评。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一舟


打印 | 质疑 | 关闭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