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设为首页|西部要览|证书查询|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电子期刊|新浪微博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客服热线   028-86635819  信息发布专线:028-86632360
信息详情页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 行业动态
血制品供不应求态势料加剧 多公司涉相关业务
发布日期:2017-06-01    地区:-     阅读次数:599

 

           

  中国证券网讯 从多位血制品业内人士处获悉,在长期供不应求的态势下,2015年6月以来血制品产品价格中枢不断上移,未来两年多个品种价格可能继续上扬。在A股市场,十余家上市公司涉及该业务。业内人士认为,血液制品领域发展将呈现强者越强的趋势,具有较多浆站资源以及产品批件的企业将有更多机会。

  据中国证券报6月1日消息,近年来,血液制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人口数量增长,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之在新版医保目录中,血制品报销范围扩大,预计未来临床需求将继续增加。

  供给方面,国家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对已有血液制品业务的企业新设浆站存在严格限制,血液制品行业浆源不足预计将长期存在。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与其他制药行业不同,血制品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原材料的稀缺性。2015年采浆量约为5500吨,2016年采浆量约为7000吨,而当前国内市场人血白蛋白的需求量约11000吨。此外,限制进口也是造成血液制品短缺的因素之一。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从血制品价格来看,在供不应求没有缓解之前,除了白蛋白可以进口更低价格产品而难以提价外,其他产品都存在强烈的提价预期。具体看,凝血因子VIII主要由医保支付因而提价空间较小;静丙使用量大,涉及人群广,出现大幅度提价的可能性也较小;纤原属于一次性用药,且用药量相对较少,主要由患者自付,提价空间较大。

  2015年6月以来,血制品最高零售价放开,2016年血制品进入量价齐升阶段。从细分产品看,白蛋白价格稳中有升,静丙涨价约20%,纤维蛋白原经过两波涨价,累计幅度达到185%。

  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免疫球蛋白类新适应症的增多,血液制品产品数量、血浆综合利用率将成为血液制品企业盈利的关键。

  国内现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1家,大多数企业与上市公司有关联。其中,上海莱士是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2013年以来其收购了郑州莱士(原邦和药业)、同路生物和浙江海康。天坛生物正在进行资产重组,重组完成后,预计将超越上海莱士,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除上述两家公司外,A股市场还有华兰生物、博雅生物、ST生化、人福医药、博晖创新、沃森生物等涉及血液制品业务。

  从浆站数量来看,目前全国共有200余家单采血浆站,隶属于2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上海莱士数量最多,共有33家;天坛生物有18家,重组后可能达到近50家,华兰生物23家,博雅生物10家,ST生化8家,人福医药4家。从投浆量来看,2016年华兰生物总投浆量超过1000吨,其次是上海莱士和天坛生物,分别为接近900吨和683吨。

  从产品批件数量看,华兰生物拥有11个血液制品批件,数量最多;其次是天坛生物,拥有10个血液制品批件。上海莱士、博雅生物、ST生化的血液制品批件数量相对较少,只有6-7个。从产品格局来看,五家公司均拥有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批件,四家公司拥有人免疫球蛋白和人纤维蛋白原批件。

  从产品产值情况看,博雅生物的其他血液制品(除人血白蛋白、静注丙球)占比最高,达到31%;华兰生物、上海莱士有约22%的其他血液制品占比。血液制品毛利率情况与产品格局相匹配,博雅生物毛利率最高,为65.78%,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毛利率同样较高,分别为63.55%和61.16%。

  财通证券医药研究员沈瑞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血浆综合利用率相对偏低,血液制品领域发展将呈现强者越强的趋势,具有较多浆站资源以及产品批件的企业将有更多机会。

 

来源:中国证券网

会员访谈
    免责申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指导网站——中国西部招投标网( www.xbbidcn.com),作为中国西部招投标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将转载其他媒体一些公开发表的信息或图片并注明来源,如果您确认您的原创作品以某种方式被抄袭、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作有效处理。电话:028-86635819,邮箱:xbbidcn@163.com。
招标公告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商务信息发布
点击进入>>
招标代理机构声明
点击进入>>
项目业主信息发布声明
点击进入>>
西部招标采购联盟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